增值税的类型及其含义
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弊端:(一)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形成;(二)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弊端
我国消费型增值税实施的可行性与意义:(一)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的可行性;(二)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的积极意义;
(三)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可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思路
内 容 摘 要
增值税被划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并逐渐被许多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采用。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其缺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型增值税固有的缺陷,如重复课税、抑制投资等:另一方面是我国增值税制度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征税范围狭窄、纳税人划分对经济运行的干扰等。
任何国家在增值税模式的选择上必然受国内、国际实际经济状况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总量的不同;2、技术水平的不同;3、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因素不同。我国选择生产型增值税是和当时税制改革的经济状况相吻合的。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允许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我国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经济建设的基础性投资,投资增长速度会逐渐变得平缓、稳定。经济结构的优化呼唤税制改革
增值税转型可能带来的超限额抵扣;投资过热和产业的不规范性;带来的税收收入减少;综合性骗税等问题的发生
通过对增值税转型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为我们对增值税转型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方向。
我国增值税税制转型问题初探
我国的税收制度总是根据特定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形式需要而制订。从1994年增值税全面推行以来,我国增值税已发展为一个比较完善的税种。我国在增值税类型的选择上选择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但随着投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社会需求投资因素的增长,生产型增值税自身存在的弱点也逐渐开始显现。实行增值税制转型和改革,推行结构合理的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消费型增值税如何实施,推行过程中有何问题,税制模式如何选择等,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增值税的类型及其含义
增值税税制从诞生开始并没有类型的区分,其设计之初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流转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在通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后,发现可以通过规定增值税抵扣范围来达到对投资的控制和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增值税才逐渐被划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增值税的根本区别在于课征增值税时,对企业当年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进行税务处理。通行的规定是: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按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耗费支出部分进行了重复课征,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及时取得,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导致抑制投资的现象。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额与其折旧额相配比。它能够避免重复课税,符合增值税的理论要求,但是增值税分子扣除额统一计算,而且收入型增值税不能以发票抵扣制度管理结合。消费型增值税明细表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一次扣除,搬迁避免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厂商投资,但它容易导致在投资高峰期因税款抵扣量大而致使财政收入锐减。从增值税三种类型的实施国家看,欧共体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的是消费型增值税,而选择收入型增值税的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以拉美和独联体国家为代表;而中国等极少数几个国家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二、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弊端
(一)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弊端
我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其缺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型增值税固有的缺陷,如重复课税、抑制投资等:另一方面是我国增值税制度运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征税范围狭窄、纳税人划分对经济运行的干扰等。当前,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现行税制,强化税收征管;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硬化投资约束,为生产型增值税过渡到消费型增值税创造条件。
(二)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形成任何国家在增值税模式的选择上必然受国内、国际实际
经济状况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总量的不同
经济总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的直观因素。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必然会造成政府收入的减少。如果经济总量不足,政府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消费型增值税是很难实施的。
许多欧洲发达国家开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时,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加上增值税的实行本身就会带来稳定的税收收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造成的税收减收因素只是一个相对数(即相对于生产型来说),实际上并没有对政府造成财政压力,因而消费型增值税能够得以广泛推广。
而我国在94年以前,全国的经济总量只足以解决全国的温饱问题,而且从90年代初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整个经济属于全面发展的起步阶段,投资的力度本身就大,而且投入大于产出。要在这一阶段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叫政府拿出足够的资金进一步支持投资是不现实的。因此,从经济总量上看,当初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是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
2、技术水平的不同
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带动投资的不断增长,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但从技术水平本身而言,技术水平越高,投资会显得相对不足,这是因为技术的占有和使用者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会越来越少,则技术本身应该带来的社会效益不能充分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会进一步地刺激投资,在增值税模式的选择上可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相反,技术水平越低,其普及的程度就越高,投资的可能性也越大,很可能超出社会资源能够承受的范围,其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时,政府就可能限制投资,从而在增值税模式的选择上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3、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因素不同
我国增值税税制转型问题初探(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