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文化的种类与影响
(一)企业文化的种类
根据荷兰学者霍夫斯泰提出的“四层次”文化理论,即以企业文化建设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进行区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核心到表层的顺序递增,四个层次在作用和地位上各有区别,但并非割裂的、孤立的,而是层层传导、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缺一不可的,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架构。这种划分的方法也是当今研究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主流的一种分析方式。
图2-1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层次划分
1.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供应的产品、服务以及生产所涉及的设备、环境、办公设施等物质表现。物质文化是企业员工将生产材料及劳动力进行有机结合转化成物质的过程,通过产品及服务,将企业文化以具体的产品、广告宣传、标语、标识等进行展示,由此可见,物质文化其实也就是采用物质的形式来展现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当中,物质文化是最表面的一层,是他人对企业及产品进行认知的第一个环节。借助宣传企业文化的产品、广告、标识等物质载体,能够对企业文化形成基本的认知,从而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物质层面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从物质层面形成企业文化的统一化与规范化,才有可能让顾客对企业产品有了解的欲望及兴趣,才会主动去了解有关企业的具体信息。
2.行为文化
人的行为可分为两类,即生理行为和超生理行为,生理行为指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超生理行为将人的意识、文化认知等进行描述与区分。人通过对事物的认知、文化的认知等所表达出来的行为,称之为行为文化,企业文化中的行为文化主要指企业员工在企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行为文化不同于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通过产品或服务、标语等具体内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文化通过人对意识的认知、文化的了解,将其转变成自身行为的一种文化,是以人的意识转变为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行为文化表现企业文化。
行为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处于物质文化的上一层,属于浅层文化,其主要通过管理者及员工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学习活动、信息交流沟通等人的活动所表现。管理者的行为规范表现了企业的精神面貌,人际关系以及信息沟通情况反映了企业文化氛围建设情况。
3.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起到管理约束、激励的作用,同时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制度文化对员工主观意识外的行为进行约束,其约束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与执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绩效奖惩规则、绩效考核制度、生产规范等等。制度文化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管理者及企业员工具有同等约束力。制度文化将企业文化依照一定的规范及标准进行转换及执行,同时保证物质文化的展示。
企业制度文化体现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为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的相互转换提供了方便与保障。制度文化工作的建设与开展,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正常运营奠定了基础。通过制度的建立,责任的落实,解决生产经营过程层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制度文化是企业经营者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企业文化构建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4.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决定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及企业经营发展目标,是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
精神文化的形成除了受企业文化环境及氛围的影响外,还与企业员工的主观意识息息相关,企业文化环境、氛围与企业员工的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精神文化为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精神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固地基,处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二)不同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企业文化的民族差异影响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中外企业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考虑文化背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是很难收到满意效果的。
比如1995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创立并推行的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通用电器、摩托罗拉.戴尔、惠普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中采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我国一些企业中采用却收效不大。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如果不根据我国的国情,完全照搬国外大企业的成功经验.结果往往失败。所以我国企业在构造管理模式时,必须以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为底蕴.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之我见(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