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海尔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海尔的成功靠的是“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而不是靠一两个管理秘诀搞管理.海尔的管理模式是:”首先提出理念与价值观一推出典型案例一形成制度与机制。”正是这个“制度与机制”和员工”理念与价值观”的互动.使海尔获得了长足发展。海尔人称他们这种管理模式为”海尔管理三步曲“,海尔人提出了许多经营理念.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真诚到永远”,”人人是人才.骞马不相马”等。依据这些理念他们又推出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如:”砸冰箱”事件、”大地瓜洗衣机”事件.”冰箱说明书”事件。”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最后将这些理念形成一系列制度与机制,如”零缺陷”管理机制、”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一体化保证体系”、“服务追踪体系”、“OEC管理法”等。正是”海尔管理三步曲”这种管理模式,使海尔人提出的许许多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逐渐溶为海尔人的管理思想.形成了海尔企业文化。成为海尔人一切管理活动的准则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使得”海尔管理三步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2.企业文化的个性差异影响
每一个企业由于发展历程不同.构成成分不同、竞争压力的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重外在形式,轻内在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实质,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有力推动器,是企业丰富内涵以文化方式所呈现的外在展示。概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隐实质和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而我国有些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容易淡化企业文化的实质所在,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诉诸于形式化追求。
三株帝国的瞬间崩溃就是源于企业文化的衰败。1994年8月,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号称集散中有益菌种于一体的生物保健型药物三株口服液。1994年销售额达到1.25亿元。三株口服液使吴炳新一夜成名,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他在短短的时间内营建了一个仅次于中国邮政网络的三株营销网络,三株口服液在中国国民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株公司共吸纳了多达15万名的营销人员。为了保证不断货,吴炳新还曾在7个月内以“超深圳速度”盖起了一座占地面积的制药厂,使前来参观的日本、美国客人惊得目瞪口呆。吴炳新就以这种即使在世界商业史上也可以称得上疯狂的方式进行着市场扩张。在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巨额广告费用的支撑下,三株的销售额1995年猛跳至23亿元,1996年则达到惊人的80亿元,这三年称得上十三株的黄金时代。但隐患也就在此埋下,1997年销售额虽然仍有70亿元,但与既定的300亿元有着惊人的距离。1998年,一桩官司让帝国瞬间灰飞烟灭。
三株就这样流星一般地消逝了,但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思考。这种流星企业的通病是企业文化苍白无魂,只注重物质发展,而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难于形成统合的战斗团队,规模一大,人心涣散,三株集团对成千上万销售大军,只在收入提成上做文章,而没有进行系统的文化整合,致使内部理会混乱、文化冲突,形成了一种散兵游勇式、乌合之众式的“大集团”,必然会在大难来临时鸟走兽散。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能在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构建坚固的企业文化灵魂,打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二)盲目照办模仿,忽略自身创新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之我见(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