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机构网点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
二、机构网点整合的思路及对策……………………………………………………3
内 容 摘 要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在机构网点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还十分突出,在偏远乡镇层面反映的更为明显,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对网点布局的优化缺乏战略性、长远性和主动性,没有随城镇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和优化。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市场原则,讲究社会责任,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天职,加快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公平性,更好地支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镇;金融服务;全面覆盖
论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全面覆盖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9年12月末,全国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分布在27个省(区、市),西部地区2,367个,中部地区287个,东部地区291个。其中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24%,分布在20个省(区、市)。本文就如何加快推进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网点建设和服务方式创新,实现各乡镇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略谈几点浅见。
一、目前机构网点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在机构网点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机构网点点多面广,布局分散,管理成本高,网点品牌形象建设滞后等问题,致使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参与金融同业竞争明显处于弱势。
(一)金融服务整体水平不高
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还十分突出,在偏远乡镇层面反映的更为明显。即使那些已经被金融服务覆盖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当地金融服务的充分性和满足度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当地群众难以方便地享受到基础性金融服务。
(二)机构网点布局不尽合理
从总体上看,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对网点布局的优化缺乏战略性、长远性和主动性,没有随城镇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和优化。有的网点布局过于集中,而许多有市场开拓潜力的区域,又没有及时进驻新的网点,抢占市场。由于经济和乡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一些网点的储源、客户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高产网点”变成了“低产网点”。造成管理成本加大,网点效益低下,制约了以中小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机构网点功能不够齐全
目前,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机构网点,尤其是基层营业网点的服务功能较低,业务品种单一,只能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不能满足广大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了机构网点的吸储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在当地机构网点分布广泛的竞争优势。
(四)机构网点营业环境不善
近几年来,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加大了机构网点环境改善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机构网点环境和条件仍然比较差,存在着营业场所狭小,服务设施陈旧,电子化程度较低,场地布置上也没有很好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对外形象,降低了客户的信任度。
二、机构网点整合的思路及对策
(一)坚持市场化原则运作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提高金融服务的公平性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市场原则,讲究社会责任,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天职,加快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公平性,更好地支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科学制定网点建设规划和经营管理计划,在成本核算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做到适度平衡,努力实现新增网点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保本微利。
(二)坚持标准化网点建设与多种简易便民服务形式相结合,注重金融服务的有效覆盖
一是要改革营业网点管理模式。对发展前景好、业务规模大的基层营业网点纳入扁平化管理范畴,由县(市)合作银行(信用联社)直接管理,实行任务统一分配、指标统一考核、奖惩统一兑现,形成“机构扁平、业务垂直”管理模式,减少管理层次和环节,加快决策速度,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业务竞争力。
二是要提升基层营业网点的基础服务水平。积极开通基层营业网点的结算功能和开办企业信贷等业务,不断拓展机构网点的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对客户市场的研究,细分客户市场,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与不同客户群的良性互动,达到黄金客户得到巩固、优质客户得到发展、潜在客户得到培育的目的。
三是要重点强调和注重发挥个性化服务功能。对于能够达到商业可持续要求的,要通过设立标准化的营业网点、引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方式,积极提供贷款、代理保险、理财中高端金融服务;对于短期内难以达到商业可持续要求的,也可以走坚持贴近“三农”、灵活便捷、运行安全、服务高效的道路,重点围绕提高服务可得性,通过设立简易营业网点、开展定时定点服务、布设物理机具等灵活方式,积极提供存、贷、汇以及代收代付等基础性金融服务。
(三)坚持经营机制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相结合,注重提高金融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要大力推进金融服务的精细化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努力探索易于被当地老百姓所理解、接受和方便使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大力推进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造,科学下放业务权限,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员工拓展“三农”金融业务的内在积极性。
一是要加强视觉形象建设。切实加强营业网点的视觉形象建设。网点装修改造要具有前瞻性,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色调、统一外观造型,逐步确立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机构网点品牌和优质服务形象,为培养忠诚的客户群体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要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抓紧开通网上银行,增强竞争力。要不断创新服务品种,进一步疏通结算渠道,不断提高网点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要逐步更新基础设施。建立贵宾室,设置一米线和客户叫号系统,确保一流的工作环境及条件,为客户提供更为快捷、安全和便利的服务;四是要合理划分功能区。应结合网点布局调整,有计划地扩大营业场所,合理划分功能区,增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实行开放式和低柜式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使机构网点从目前的交易核算型转型为销售服务型。
(四)坚持强化便民服务与严格风险管控相结合,确保新增网点健康安全稳健运行
不能因为强调便民服务而无视风险管控要求,也不能机械执行风险管控要求而忽视便民服务。农村合作金融系统要认真落实业务数据同步灾备或限时录入灾备要求,科学设定营业场所,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要把这些年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丰富经验,充分运用到对新设营业网点或便民服务点的风险管控上,认真落实人员配备和履职评价、现金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业务抽查复核、定期轮岗、突查等制度要求,切实防范案件风险。
(五)坚持监管政策引领与充分发挥地方作用相结合,探索合力解决“三农”金融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
协调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在网点选址、通讯通道、营业用房、费用补差、税收优惠和减免、安全保卫、消防要求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要依靠地方政府,把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价制度摆到突出位置加以推广,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逃废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行为,大力培育信用意识,建设诚信乡镇,并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帮助农村金融消费者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和使用现代金融服务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P231-232.
[2]顾祥林,孟建斌.中国农村信用社模式之选择[N].金融与经济.1991年第10期P7-8.
[3]赵越.加入WTO后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积极对策[N].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年第16卷第2期P20-22.
[4]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P258-260.
[5]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影响与对策 河北金融网
[6]论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风险及对策 信用中国网
[7]当前农村信用社现状及对策思考 范文大全网
[8]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直通车
[9] 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国各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 中国农村金融网
[10] 刘明康在银监会2009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的讲话 中国农村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