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使亚洲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促进成员国的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01年初步建立以来,以经过4年的发展壮大。双方合作态势良好,贸易增长强劲,自由贸易区所带给成员国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已经体现出来。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可以为我们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提供宝贵的经验,促进贸易区建立的顺利进行。具体优势如下:
1、降低关税的效应。降低关税将使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量显著增长,并因此拉动双方的GDP增长。其中,东盟获益较多,一方面充分显示出中国市场对东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意味着自由贸易区(FTA)建立后,中方的贸易逆差将扩大。我国应增加资源型初级产品的进口。
2、降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以2001年的数据计算,FTA建立后,通关程序的协调简化将减少成本25%,相当于贸易点值1.75-2.5%的收益,也就是可以使我国至少增加7.2亿美元的经济利益。
另外,与标准和认证相关的技术条例造成的出口减少值占总出口值的3.75-6.25%。如果FTA的建立能够使标准和认证统一,以2001年数据计算,则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因此增加6.86亿美元。总的看来,从降低非关税壁垒中,我国至少可获得14亿美元的利益。
此外,贸易便利化能够增加两地的福利。双方通过建立区域内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协调海关、银行、运输部门的管理和经营,将大大提高双边贸易的效率。至于知识产权保护,则可以通过双方的技术合作,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外商直接投资效应。根据维辛斯基(Rybczynski)的理论(该理论将增加的外商投资划分为主要在初级产业和制造业或者在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之间分配),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扩大产出水平,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
如果增加3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领域和重化工业的全要素生产力将提高0.853%和0.983%。通过对我国和东盟利用外资现状和竞争力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未来我国利用外资的前景良好,我们要抓住机遇,提高生产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谋求经济增长的先机。
4、区域内服务业开放带来的利益。我国与东盟在该领域则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都将得到促进。比如新加坡在建筑业、金融、电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我国与东盟在金融方面扩大合作有利于提高双方的国际信用,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5、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增进国内竞争,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推动我国和东盟的技术合作。
(四)东亚各国在技术、运输、通讯等多领域 的合作也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合作。
八、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所要面临的困难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合乎世界经济潮流发展,并且东亚各国的日益紧密经济关系在客观上也要求建立贸易区,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良好的发展,为东亚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与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道路上也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有东亚各国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外部力量施加的压力,只有我们认真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道路。
(一)内部因素
一般而言,一体化至少需要区内国家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共同意识的形成、制度化框架的形成以及共同行为取向的形成。东亚地区在宗教文化、政治制度、地理历史以及经济上的复杂性决定了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必然比其它区域更为困难。但是随着各国交流的深入,思想观念的转变,各国开始认识到协调一致行动的必要性。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推动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1. 经济因素。
(1)缺少核心国与中心货币。日本近年来经济低迷,再加上历史问题,很难担当领导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中国是一个政治大国,经济实力尚有不足。由于缺少核心国,中心货币——亚元也就一直没有建立起来。长期以来东亚经济对外贸易结算中70%一直用美元,美元币值的稳定对出口影响很大。但是如果中国和日本能够冰释前嫌,像欧洲的法国和德国那样实现联合,则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而中心货币也可以由人民币和日元联合担当。
(2)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问题。在构建一个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该区域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无疑是决定该经济一体化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始终保持对其成员具有足够约束力以及能否使其成员国(地区)充分享受到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利益的重要因素。
而在东亚各国中,既包括了日本这样人均GDP在3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也包括了越南这样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的国家。既包括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四小龙”,也包括正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还包括现代化进程还未启动的国家(老挝、柬埔寨等)。较之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十分悬殊,人均GDP的最大差距在138倍左右。这一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各经济体对市场开放的承受力不同,在关税和产业保护的政策上趋向不同,从而对东亚经济的进一步合作构成了现实的障碍。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对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初探(八)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