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民间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在采集民间资源的过程,我们本着“去粗取精、古法新用”的原则,大胆尝试。利用农村民间的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通俗易学,既唤醒了幼儿对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良好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所以说,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的,只有让古老的民间教育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才是新课程改革所需的。
三、充分利用乡村的人力资源,发展幼儿的能力。
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我觉得不管你是大城市里的幼儿园,还是城乡结合的幼儿园,教育都应该具有地方特色,学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立足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活泼、自信、开朗、勇于探索的新世纪儿童。
家长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在学前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为了能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我们首先要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以及需要家园合作的地方。只有这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说,有时候有些教学活动需要课前对幼儿做一些知识铺垫,那我们常常请孩子们回去问家长,让家长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这样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听到各种答案,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回答;有时候,有些活动需要请“理发师”“厨师”等特殊职业的人,那我们就可以请家长中当厨师的或者当理发师来为小朋友上课。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也会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农村家长随着改革开放形式的发展,素质也在与日俱增,他们编竹篮、扎龙灯的巧手,他们勤劳纯朴的品德深深影响着孩子们。老师根据家长专长和幼儿的需要,不定期的安排他们参与幼儿园活动,如主题活动“编织”,请家长参与稻草、竹条、藤条编织的亲子活动,请家长与幼儿一起饲养动物和植物,大大激发了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增进了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幼儿园的交流互动。
教师是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拥有瞪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理念。她们本身就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库。她们的学高身正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了人文环境。幼儿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农村幼儿园教师少,每人身兼多职,造就他们成了“多面手”。在一次“城乡幼儿园手拉手”活动中,幼儿看到用一次性纸杯做的一条龙,非常感兴趣,老师觉得作为龙的传人,这是一次极好的爱国教育的机会。纸杯对城市孩子来说是废物利用,而我们农村却没有,于是老师就临时找来许多蔬菜代替纸杯,孩子们做得十分投入,不一会儿,教室里便成了龙的世界:“马铃薯龙”、“辣椒龙”、“黄瓜龙”……。为了使幼儿有机会与幼儿园中的其他教师,本班以外的同伴交流学习,我园根据自己的兴趣、美术专长和本班幼儿的发展优势创造特色区域,各班幼儿轮流到平行班参加特色区域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幼儿的同伴群体及教师集体中的教育资源。
四、乡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农村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往往将多种乡土资源综合运用,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但目的只有一个,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如把泥娃娃染成笑容可掬的“阿福”,把单色剪纸染上美丽的色彩,为一张小小的折纸绘上绚丽的图案,给一幅刺绣打上流畅的底稿。这些技法的相互运用都可以让幼儿从中感悟色彩层次的变化,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泥塑《天鹅》教学中,随着故事《丑小鸭》情景的变化推进,把幼儿带入事故天地,同时把剪纸要求、技能等自然地融入其中,从而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与创作,大胆表达与表现。在组画“夏天”这一美术活动中,有的幼儿剪出池塘里的鱼、荷叶、荷花,有的幼儿折出树上唱歌的知了、河上荡着的小船,有的幼儿编出细致的小花小草,有的幼儿画上展翅的鸟儿,有的幼儿竟捏出了一只只稚趣的小鸭……印染和剪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只有剪得好,才会妙染生花,而印染和剪纸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智力、训练其做事认真、精神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以轴对称,以点对称的剪纸和印染,都必须先剪好大体形,才能乘势而染。随心所欲地创作出满意的作品。
总之,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不但可以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经验,开可以充分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操作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使幼儿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了农村乡土资源的再利用性、教育性和经济性,使教育回归幼儿熟悉的生活,盘活了教育的源头,当然,我们渴望乡土资源的利用,我们更期待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增加,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立足本土、不断探究,为新课程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