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台梭利教育及在我国的发展
[摘 要]蒙台梭利教育在当今中国非常流行,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幼儿园、早教机构不计其数,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在当今学前教育体系中地位对当今中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介绍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开始,简要介绍了蒙台梭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同时深入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在国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蒙台梭利教育在国内发展的策略,从而达到促进蒙台梭利在国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让蒙台梭利教育能够更好的为国内的学前教育服务。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 理念 方法 传播 实践 发展方向
一、什么是蒙台梭利?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生于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 Ancona )地区的基亚拉瓦莱( Chiaravalle )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1952 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她以其毕生努力,研发出一整套以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为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方法、教材,并科学地研制了一系列教具(包括日常生活、感官、数学、科学、文化等教具),使人类从婴幼儿开始,能够几乎最大限度地成长合理、健康而有智能。更为重要的是,她以科学爱和自由为孩子创造成长环境,尊重婴幼儿内在诉求,在孩子发展进程中的相应敏感期科学引导他们适时适性地成长。真正做到了使孩子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发展并完善自己的人格,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优秀意志力,完成满足自己生命发展和自我实现所需要的一切技能,最终成为在人格和能力两方面都强大而趋近完善的人。《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1、蒙氏教育的基本内容
(1)、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2)、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有助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康复。
(3)、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4)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蒙氏教育的科学方法
论蒙台梭利教育及在我国的发展 (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