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摘 要]现代家庭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怕让孩子吃苦受累,凡事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家人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有的幼儿连吃饭、穿衣都不能自理,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幼儿 自理能力 措施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对孩子更加溺爱,怕让孩子吃苦受累,就凡事包办代替。孩子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依赖家人。特别是有的爷爷奶奶更娇惯孙子孙女,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的幼儿连吃饭、穿衣都不会,在幼儿园中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顺应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概念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把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健康领域的培养目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中也提出要让儿童自己学会洗脸、洗手、早晚刷牙、穿脱衣服鞋袜、吃饭、收拾整理玩具和用具等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循环往复的操作中,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其他各方面知识也能融会贯通,从而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让幼儿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家人。幼儿在有益的锻炼中还培养了独立性,这将会促使幼儿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三)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很强的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甚至到了成年还需要依赖父母。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试论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