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家庭会发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很弱。中国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年龄小,事情做不好,什么也不让孩子做,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虽然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及长辈常溺爱孩子,包揽了孩子的一切生活,不给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二)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自理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例如,清早幼儿正自己努力地穿着衣服,谁知家长看见,马上帮他穿好。家长认为如果孩子自己穿衣服时,把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时间,还不如自己替孩子做,节省时间又减少麻烦。家长有的是没有耐心,有的是时间不够,怕浪费时间,总是替孩子去做。总之,没有教会幼儿自理的技能,也是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因素。
(三)教育方法不当,使幼儿缺少锻炼的机会
当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不是鼓励孩子去做,而是代替孩子去做,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有的家长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也不想再去练习做事,从而阻碍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四)家长工作忙,教育幼儿全依赖长辈和幼儿园
现在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更别说教育的问题了,所以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全依赖长辈和幼儿园了。长辈们对孩子也是更加溺爱,把孩子的生活全包揽了,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义不容辞的,因此让长辈来培养孩子也有一定的缺陷。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如果只靠幼儿园教师,那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更大,而这部分孩子在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时也往往比其他孩子慢一拍。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家庭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1.转变观念,充分重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只顾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给予过多的照顾,很少给孩子独立行事的机会,致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家长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他们独立、勤劳、刚强、负责任的心理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提供条件,创造良好氛围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他认为,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良好家庭气氛,不仅能向孩子进行积极的情绪教育,也是孩子形成对人对事正确态度的重要因素和良好起点。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生活自理氛围,完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进而形成观念。当然,我们也可以为孩子培养自理能力提供条件。比如在孩子房里贴娃娃穿衣服的图片,播放教育幼儿独立自主的歌曲等。同时也应该注意教育的一致性,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3.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试论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