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与税收筹划虽然都是合法的,但其采取的具体做法有本质上的差别。前者只针对税法上的某个漏洞,虽可取得一定的税收利益,但无助于长期的经营与发展,因为漏洞一旦堵上,投资者可能陷入困境,严重的还要承担税收惩罚的风险;后者着眼于总体的决策和长期利益,谋取的利益是合法、正当的。正确的税收筹划不仅可以避免缴纳不该缴纳的税金,而且有助于合理安排支出,对改善经营管理有好处。理想的税收筹划是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或许纳税并非最少。税收筹划由于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完全合法的,因而是国家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可见,只有税收筹划是可靠的、可行的,是获得税收利益的最有效、最正确的途径。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税收筹划已不再是国际税收领域的独立研究课题,它已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内在联系,是我国税收法制日臻完善情况下企业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必将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经营管理决策者重视。但是,笔者认为,税收筹划不宜由税务人员直接帮助企业进行,而应该由企业自行或聘请税务中介机构进行,避免出现税务机关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弊端。
(五)、加强对税务干部素质及法制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决不收“过头税”。税务干部的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是严格执法,推进依法治税的关键。由于涉税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办案人员的税法、财务、会计等知识要求较高,因此,加强对税务干部的素质及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识、政策水平和执法水平是当前税务机关加强队伍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从而杜绝收“过头税”的现象。因为收“过头税”破坏了依法治税的根本原则,与依法治国的大政方略也是背道而驰的,税务机关在什么时间、什么环节、对什么对象、课征多少税收,税收法规条例中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收“过头税”必然会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影响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过头税”实际上是一种经济透支,而且这种透支是没有利息补偿的,实质上是对纳税人利益的侵犯,另外,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期间,税收政策也有可能调整,提前收税,难免造成许多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问题;收“过头税”必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虚假现象,从而干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众所周知,税收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税收数据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无疑,“过头税”会误导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六)、强化依法治税,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适应依法治税的需要,按照行政执法范围依法确立各级税务机关行政执法职责,将所负责实施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细化,层层分解,定岗定责,逐级落实,建立起权责—致、目标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的行政执法运行机制。 (七)、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税收计划的关系。在实际税收征管中,严格依法治税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计划。依法治税与税收计划是可以协调统一的,关键在于提高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税收工作,既不能只考核计划完成情况,也不能撇开计划单纯考核执法情况,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比较科学地反映实际征管水平,也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 (八)、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税,增强执法刚性,加快税收司法保卫体系建设。当前,偷税行为面广量大,偷税手法花样繁多,如对抵债物资销售及价外收入等不进行申报纳税。有的税务干部以权代法,该征不征,越权减免,或收“关系税”、“人情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些地方存在“协商纳税”现象,为保证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或将下一年的税款提前到当年预交,或将当年税款推迟到下一年度缴纳;还有不少地方搞收奖励,这些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我们要继续贯彻关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要求,坚决制止逃税、骗税等行为,要严查细管,做到应征尽征;要继续发扬“铁石心肠、铁面无私、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的四铁精神。从长远说,还要考虑建立税务警察制度,建立税务法庭,赋于税务部门更有力的执法手段。 (九)、正确处理好优化服务与依法治税的关系。优化服务与依法治税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不是矛盾体,也不相互冲突。优化服务与依法治税形成对立的原因,主要还是有的税务人员观念方面存在问题,即权欲观念太重,没有自觉摆正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有的在该用权的时候没用好,该尽职的地方没尽职,有的用权只为小集体或个人利益服务,有的把权力看作万能,这些都是对执法权的歪曲认识。当前,经济运行已成为国际化,只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彻底转变传统观念,加快“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的步伐,建设“服务型税务”,全面服务经济发展,才是新经济、新时代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税务人员放下架子,弯下腰来,走下“神台”,调整好税务工作的新坐标。
(十)、各级党政部门要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加强协调公安、工商、银行、交通、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各级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总之,依法治税是衡量税收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完善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依法纳税是促使企业规范化管理,练好“内功”,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依法治税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从而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浅议依法治税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