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从理论上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4、转型改革的方案设计。对于转型问题,从当前的政府承受能力分析,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其方案之一为增值税由“生产型”一次性转为“消费型”这种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为对固定资产增量所含税金允许购进抵扣,存量因素不作调整即转型后允许企业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含动产和不动产)的进项税额一次进入抵扣,对转型前企业拥有的存量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予抵扣。此方案因考虑不动产进入抵扣,就必须考虑增值税税基的范围,即要求将建筑安排业和销售不动产同时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以实现增值税征收、扣除范围的统一。转型方案之二为实施增值税分类转型,实施此种方案要求转型改革分两步进行,即是在目前增值税征、扣除范围统一的前提条件下,第一步首先允许将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机器设备等动产在购进时一次抵扣。第二步再将不动产按征收、扣除统一原则设计纳入抵扣。这种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可操作性强,改革震动小,第一步实施不需要调整地方财政分配基数,且有利于促进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实现技术进步,第二步可根据经济环境发展变化时适时选择实施,其机动性和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强。
5、转型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
第一,全部取消进口和境内采购机器设备实施的增值税减免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先征后退等。因为转型后,购进的机器设备允许进入抵扣,再保留上述政策实施已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对转型前三年内新建资本密集型企业,如高科技企业、基础原材料生产企业等可实施加速折旧的措施。这样既考虑了该类行业的具体情况,又不至形成税款的重复抵扣。
第三,固定资产存量因素是增值税转型政策处理难点之一。转型不考虑原因在于存量资产形成时期较长,期间政策实施几经变化,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先后执行的政策有所得税前还贷、新增流转税还贷、融资租赁、财政无偿投资、财政贴息投资、机器设备免税进口和国内购买先征后返、部分企业先行实施固定资产准消费型扣除等。此外实践中还存在对固定资产抵扣的不规范操作,要准确计算固定资产存量所含税金因为找不到可资利用的凭据而成为不可为之事。且任何一项政策的切换都会对企业利益带来不同程度影响,这种影响不可能通过人为措施调整均衡。同时借鉴税改初期对期初存货所含税金计算、抵扣的经验教训,因此不主张在转型时考虑存量资产的抵扣。
第四,增值税转型另一难点问题在于,固定资产增量全部允许抵扣则必须同时考虑将建筑行业和销售不动产同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实施该方案还必须同时考虑对地方收入分成基数的调整。
三、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投资及税收收入的影响
1、对投资的影响,要探讨增值税转型对投资领域的影响,可以探索性使用构建的中国投资决策模型,定量研究转型改革作为扩张性税收政策对投资发挥的作用。从目前许多税务专家及学者对投资决策模型的研究成果看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将对我国投资领域产生如下积极影响。
第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中设备类投资份额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对企业投资的有机构成和技术含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增值税转型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投资收益率,达到直接强烈刺激企业投资,连锁带动社会和民间投资的宏观经济政策目的。
第三,在竞争性生产领域,企业顺应市场需求进行理性投资经济效益良好,这是经济学界和经济实践中的定论。
第四,企业投资建设周期长,建成投产率低,是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
第五,积极财政政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政府的国债收入,增值税转型的资金支出是增值税形式的相对税负支出,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值税共享,政策资金由国家与地方共同分担,国家和地方不会由于增值税转型带来太大的财政压力,但是合成的国家政策资金支出会对经济给予强劲的促进作用。
第六,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拉动供给,扩大供给是最终目的。
第七,增值税转型是支持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重要举措。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增值税转型也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过热,如果这种投资热潮一旦迅猛上升,就会和当前宏观调控要抑制投资膨胀这样的方向形成冲突。
2、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从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我们可以看到,在假设当期销项税额不变的前提下,其影响税收收入的直接因素可以理解为当期进项税额的增减,而转型改革的核心所在是扣除范围的增加而导致进项税额的增大从而直接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减少,具体减少情况(一定时期)与转型方案的推行和当期固定资产的增量有关。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到,推行两种转型方案所影响税收收入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次性影响,后者是分期影响,其结果都会导致税收收入减收。但对于转型改革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我们也应辩证地看转型中的财政承受能力,经济发展是税收之源,既要直观地看到暂时的减收,更要看到其刺激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会使税收收入长期增收,在不断加强税收管理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当年可能出现短收情况,但伴随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和利润的回升,也可能不会出现短收,从税收总盘量上还可能出现持续增长。因此,在转型改革的问题上,国家要有付出少许代价换取一个好机制的决心和勇气。
参 考 文 献
(1)莫童:《加入世贸意味什么》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版
(3)文英:《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与税收政策调整》《福建税务》200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