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格层面
合格的人格心理素质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它不仅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和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尤其是对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发展的影响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个性特征的社会化和教师角色的个性化,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其发展。教育者的心理素质是否完善也是其能否出色胜任这一工作的主要条件。
三、基于个人层面的提升策略
(一)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人是特殊而独立的个体,只有正确地了解并认识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应对生活挫折和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工作的压力等。如果教育者能恰当认识并悦纳自己,就可以完善自己,体现个人价值,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新课改之中,教育者要积极应对,正确认识自我。教育者若还用旧的工作方法,不能大胆挑战,就不能够适应发展需求,影响其专业的发展。
(二)热爱本职工作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给学生无私的爱,理解和善待学生,不断地学习和体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善于总结反思,来提升自身的基本技能和教学工作水平,师生配合融洽,就能促进教育者的专业的发展,这既是教育实力,又是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体现。
(三)做情绪的主人
积极乐观的情绪,加速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积极乐观的正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利,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人的身体健康不利,还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在课改的浪潮中,教育工作者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能会碰到很多难题,这时非常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若不及时调整,不但影响老师的身心健康,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教师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掌控者,保持心理平衡。如可通过体育锻炼、大喊等宣泄方式,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找朋友倾诉,改变认知等。
(四)融洽的人际关系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教育者心理素质的有力保障。首先作为教师要真正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是教NCJ.I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其次,教师要接纳自己和他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学会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别人的缺点,用一颗宽容的心和周围的同事朋友相处。最后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教师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教师要学习并研究学生心理,学会和学生的沟通艺术和方式,不断总结反思,让自己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教师心理素质提升策略(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