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好奇是幼儿的重要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也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炫彩棒、彩色铅笔,绘画形式单一,而且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教师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手指画,印章画、粉笔画、吹画、刮画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并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画法、不同的工具来自由创作,采用撕、剪、贴的方法来完成作品,使得形式多样,画面色彩丰富。 另外还有棉签画、吹画、蛋壳贴画、实物印画等等,实验证明恰当地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操作材料,可以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
(三)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导入法
由教师把绘画内容编入故事中,听完简短的故事后启发幼儿围绕故事内容续编故事或进行大胆想象,创设意境。有趣、好听的故事对孩子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能够很快把幼儿带入到画面中去,更好的激发幼儿兴趣。最后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出故事法的优点。
2、情景演示法
首先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范例。可以以情感为动力,容易引起幼儿共鸣。那么教师所需要的活动方式以及物品要提前策划准备好,用实际行动营造各种情境将知识直接的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锻炼其语言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参与到课堂当中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常来讲,幼儿通过情景教学法所掌握到的知识也更为深刻,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讲解点评。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传统的师生关系被打破,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进一步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喜欢和性格。
3、儿歌法
搜集整理现成的可使用的儿歌,选用到绘画教学过程中。在绘画过程中,朗朗上口的儿歌、口诀更能激发小班幼儿更好地进行绘画。也可根据进程改编,儿歌以短小、主题单纯、句子重读为主。也可根据需要创编,教师可自行设计、编故事编儿歌,甚至可以请幼儿创编儿歌,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享受边画边说儿歌的乐趣,把绘画当做故事、儿歌的延伸,让幼儿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启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绘画和这些形式相互渗透就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四)选择的题材要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绘画教育并不是单一传授美术技能的活动,而是通过美术这无可替代的特殊活动,经手、眼、脑全方面锻炼积累对少儿进行智力开发的手段。其目的不在于教会孩子们画一张好的作品,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作为开发智力、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才能的一种手段。教师应引导幼儿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见、所想尽可能完整地用画面表达出来,这是他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表现。当一个孩子从随意的画画过渡到经学习达到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由教师指导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性就得到了加强。此外,画画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让孩子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地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耐心细致及锲而不舍的精神。其次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创造优美的环境,如悦耳的歌声、生动的画面,都可以激发孩子潜在的绘画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重视大自然对孩子的感染和熏陶。许多有名画家都有一个共同经历,从小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的壮观奇景中可陶冶孩子对美的感受。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观察、欣赏。如观察晚霞,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启发孩子,比如“像什么?”“变成了什么?”让孩子充分地想像,引导孩子有顺序地从事物的形态到具体细节特征来感知美、创造美。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成人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使整个绘画过程气氛轻松,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绘画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想法,让他们的大脑活跃起来,达到自由流畅、大胆无拘束的表达状态,不要拘泥于技法,多给孩子想象、创造的空间。尤其是绘画工具、材料的选择要丰富多样,纸张要有薄有厚,有软有硬,颜色齐全,干性、半干性、湿性工具均可有层次地提供。从单一到多种工具的交替使用都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激发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差别和实际效果,让工具与材料为自己富有个性地表达服务。
二、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