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幼儿自主性为特征的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幼儿绘画活动提供的多方面的支持。
(一)教师为幼儿自主性绘画的开展提供物质准备。
教师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协助幼儿积累基础的绘画技能和丰富的知识经验。幼儿只有在新经验新知识激活已有经验,并将新经验内化、新旧知识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在绘画需要时重新组合转化为新颖的绘画内容。因此自主性绘画得以顺利开展首先要以有一定的绘画表现手段为前提。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尝试使用多种绘画工具、了解多种绘画表现手段。还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识拓宽幼儿视野,扩展知识面,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使其成为创作过程中待激活的已有经验。如:引导幼儿观察身边自然物体的形、色、构造、布局等特点,感受自然物体的视觉美;广泛欣赏名画,让孩子从大师作品的感受中,提升孩子的审美等。
(二)教师要为幼儿自主性绘画提供宽松的精神环境。
在自由学习中,幼儿是主人,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并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学习。因此,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它应该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有秩序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让幼儿自觉投入到这种环境中。
(三)教师作为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的引导者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就幼儿绘画活动而言,教师如何成为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处理好幼儿绘画过程中引导者与支持者的呢?
1、适时做好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引导者与支持者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是愉悦的、投入的,他们已经沉浸在了自我的想象中,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绘画时间,不要随便去打扰幼儿、打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就变成引导者,适当地进行指导,鼓励其积极的思考、想象。对于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幼儿教师则是支持者,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因为幼儿收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后,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观察洞悉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困惑,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同伴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丰富幼儿对绘画内容的各种经验,给予幼儿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提问细节特征,帮助幼儿美化表现形象;引导幼儿进行相关联想,丰富画面内容等。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绘画行为和绘画作品,聆听幼儿的绘画语言,善于发现幼儿思维的火花,给幼儿独到之处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对幼儿绘画技法表现上的不足给予宽容,建立幼儿自主绘画的信心。
2、积极肯定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孩子之所以失去表达兴趣,之所以作品形象如此雷同,有一个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缺少学习交流的空间。创新是需要向别人学习,需要不断交流的。不学习不交流会妨碍幼儿大胆独特的表现。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让幼儿广泛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不断学习交流的空间,鼓励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学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挖掘新的创意,以不断改变原来的构想。这样,幼儿才能画出现实个人独特感受的作品。另外,教师应积极的肯定幼儿的创意,用童心去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作品。
四、幼儿绘画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