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生活化的幼儿熟悉的题材内容
1、合适的内容是组织活动的基础。
在绘画内容的选择上,要转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孩子为主,转变“要小朋友画什么”为“我想要画什么”。幼儿一般对贴近其生活并且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内容比较感兴趣。选材之后教师要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为主导来设计幼儿绘画活动计划,以便更好地组织好幼儿的活动。
2、题材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在选择绘画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因为幼儿对自己熟悉喜爱的食物有充足的观察经验,多让幼儿画接触自己熟悉的东西,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概括力、绘画能力、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可爱的小动物”绘画活动中,为了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活动前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到动物园观察动物,让幼儿看一些动物的录像,然后让小朋友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说说它长的什么样,在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就会很高,他们的作品也会各具特色。只有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事物作为绘画内容,幼儿才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创作欲望,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得到充分发挥。
3、要能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客观认识幼儿的绘画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鼓励幼儿标新立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大胆天真的想象力,往往超越一切常规,使我们惊奇不已,有时他们的构图、线条、色彩,甚至物体的比例都与现实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童心无忌的大胆表现才使之有了一种创造之美。如果老师以“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而否认孩子的作品,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就会被无情的抹杀,智慧的火花也随之熄灭。对一些违反常规,与众不同的作品教师必须要能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听听他们的表达意图,及时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甚至积极引导他们展开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为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在要不要给孩子范画、如何使用范画这个问题上,很多老师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范画是必要的,因为儿童的经验不足,对于自由表达情感和想象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范画可以给幼儿提供技术支持,或者某种启示。但范画的使用应该是比较灵活的,它可以是老师给出的一个简单形象,或者是一些图片,亦或是儿童的作品,但范画最好不要过于具体,要给幼儿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过于具体的范画只会导致幼儿作品的模式化,概念化。小班幼儿想象力丰富,他们认为好看的就是合理的,好玩的就是可行的。因此富于幻想的题材,也是他们爱表现的。
(二)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观察洞悉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困惑,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同伴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丰富幼儿对绘画内容的各种经验,给予幼儿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提问细节特征,帮助幼儿美化表现形象;引导幼儿进行相关联想,丰富画面内容等。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绘画行为和绘画作品,聆听幼儿的绘画语言,善于发现幼儿思维的火花,给幼儿独到之处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对幼儿绘画技法表现上的不足给予宽容,建立幼儿自主绘画的信心。此外,教师还有责任整合多方面力量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绘画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要用正确的幼儿绘画教育理念去感染家长和其他社会力量,使幼儿自主性绘画的模式和幼儿富有个性的绘画表现得到多方力量的认可。不论是专门的自主性绘画形式还是在常规的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发挥自主性都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幼儿以模仿为主的绘画模式,有利于绘画活动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和可持续行发展。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处理好绘画技能训练和拓展想像空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性发挥度的问题,使幼儿绘画真正达到“心到手到,手到心到”的境界。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游戏引题,先和幼儿玩相关游戏、再绘画。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不管幼儿讲得好不好、对不对,即使他们的想法很荒谬,教师也不要否定,而要以童趣的眼光欣赏他们,鼓励他们。
三、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自主性绘画的表现力。
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