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授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知识,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科技高速发展要求的人才,是从人的角度不断推动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的成长主要是精神、思想和道德的发育,成熟和提升,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教化道德,点化生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成人。那么,未来的社会和科技将会有着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下是一些浅显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扑面而来,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已开始深刻影响我们的教育和儿童的学习:语音机器人、AR、VR等技术的使用,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有趣,孩子们的参与度变得更高。但是,人工智能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例如有些幼儿园,配备了很多的智能学习机器人,本意是让孩子们从小与先进科技同步。但存在个别老师就此借助机器人之力,不再认真备课,不再自我学习,甚至让机器人代替自己的教学任务,把孩子们丢给冷冰冰的机器人。这让孩子们缺少人文的关怀,缺乏在感情方面的沟通,从而影响健全人格和健康思想道德的形成!
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记忆将变得相对不重要,而联想、创造和逻辑推理等能力将更加凸出。更重要的是,由于机器人将代替很多人类的工作,人与机器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多。为了防止人类变得机器化,学前教育老师们必须从小让孩子们在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方面得到充分的教育。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不仅要从小重视培养儿童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更要以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而努力,让孩子们从小具备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与人交往,相处和协作的能力,具备“人”的感情温暖度。这需要我们超越“信息知识传递”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从封闭式的提问到开放式提问,从讲听到情景的设置,而不是简单地认知、背诵和模仿,除了传统的说唱弹跳,还要做一位研究型的老师,用好的道具、好的情景,以身作则,从人文的角度去引导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二)地球村时代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出现了国外的小朋友,有的幼儿园甚至直接开办了“国际班”;园里的小朋友们,也有经常随爸妈到国外旅游、参加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的。因此,对于学前儿童们来说,国际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已经来到身边。可以说,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已让我们进入了地球村时代。
新的地球村时代,对学前教育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1)多国文化的挑战。不同国家的小孩,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老师们需要了解并尊重每个国家的文化,否则就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曾经有个老师班上有一位来自印度佛教家庭的小孩,老师总是喜欢随和地抚摸小孩的头,但该小孩家长后来却提出了要换班的要求。
2)语言能力的挑战。同样是讲英语,印度小孩的英语、菲律宾小孩的英语、美国小孩的英语......听起来大不相同。而且小孩子还不能说的很清楚。这让很多英语过了六级的学前老师都感到头痛。
3)思想及行为模式的挑战。中国小孩对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习惯得不能再习惯了,但国外小孩就不一定了。有个英国小孩在班上老是“调皮捣蛋”,老师便严肃地批评教育了一通,结果第二天,学生的家长向园长投诉该老师根本不懂教育!
4)知识面的挑战。某班有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小孩,老师邀请他起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时,他讲了一个他们当地的人物故事,可老师一点也没有明白他到底讲的是谁,孩子的兴奋与她的面瘫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又是示范课,令场面尴尬不已。
......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同时,中国的小孩也会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如何适应并引导好这些国际学生,并让中国小孩从小打好闯荡世界的基础,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娃娃抓起。因此,学前教育的国际化重要性逐渐显现,良好的国际化学前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成为世界级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活富裕化时代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幼儿家长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专业的幼儿教育,使幼儿园的生源相当充足。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更希望为孩子选择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幼儿园,如舒适的校舍、优秀的师资、合理的课程、优越的环境、科学的教学等,以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这对幼儿教师及保育员等要求更高,对优秀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
生活的富裕,随之而来的是幼儿园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比如,在以前,小孩子们不听话,老师只要说听话的马上发糖,小孩子们便哗地一下听话了。但现在,就是发巧克力也不一定管用了。孩子们在物质方面的富足,一定程度可能造成其“懒惰”、“贪玩”、“不听话”,这逼迫学前老师们必须深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更加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教学研究中来,这没有高尚的师德是做不到的。
(四)高学历高素质家庭时代
浅析学前教育师德建设现状与改进策略(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