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级组织形式问题
在国外的蒙台梭利式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室中,班级组织形式基本上是混龄编班。混龄编班可以看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从理论上说也应该适用于我国。而且,在我国目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普遍缺少兄弟姐妹,社会性发展受到某些制约的情况下,混龄编班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但在社会上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了同龄编班,却对混龄编班还没有概念的今天,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混龄编班在进入我国时可能会面临挑战。挑战之一,幼儿教师面对的不再是同龄班上水平相对齐整的孩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她们需要了解、观察和引导每一个孩子的有意义的发展。挑战之二,幼儿家长对混龄编班这一有别于我国多年来传统班级形式的新形式,从心理上难以认同:年长幼儿的家长可能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发展上要“吃亏”;年幼幼儿的家长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经常和年长的孩子在一起,交往上会“受气”。面对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全混龄编班、部分混龄编班和同龄编班中进行选择,也可以考虑由部分时间混龄编班逐步过渡到完全混龄编班。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时可资借鉴的一种优秀的幼儿教育法。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我为主,他为我用”、“以他为主,他我结合”的基本思路,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切长处,利用蒙式教育法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使之为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教育服务;同时,在将蒙式教育法跨文化地“移入”中国时,结合中国的实际做一些调整,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和我们对儿童的新认识融入其中,做到从中国教育的实际出发解决好它的“本土化”问题,使它在中国长兴不衰。
【参考文献】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胡春玉译.《发现孩子》[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3、[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高潮,薛杰译.《有吸收力的心灵》[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4、晨曦.《蒙台梭利的早教方法与中国的早教的实践》[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浅谈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