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862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
[摘 要] 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其违法犯罪的现状的日益严重,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比如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着低龄化、团伙化、残暴化、低文化等特点。未成年人部分是中小学在校学生,另一部分是辍学待业或提前就业的。关心、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司法机关、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俗话说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个拥有约4亿未成年人的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亡,如何有效防止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认真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其中的原因,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无疑对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特殊原因,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对策,只浅析其犯罪特点,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特点
一、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未成年犯的构成、违法犯罪手段、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且违法犯罪形式日益严峻。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我国未成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案件成员的比例为10.7%”[鲁加伦主编:《中国未成年罪犯改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根据公安机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少年犯增多,从2000年到2007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6.2%的速率逐渐上升,有些地区增幅在30%以上[王霞、谢学枫著:《走向新岸—中国未成年犯管教所纪实》,长虹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四页。]。未成年人犯重罪的比率高,近年来一直维持在60-70%左右[孙昌军、周亮著:《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的统计分析》,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9期。],根据几家未成年犯管教所的调查,我国未成年人使用暴力手段作案的一般占在押犯的60%左右。犯罪案件集中表现为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等等。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在逐渐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倾向。笔者本人从事的为司法行政工作,通过对北京某少年犯管教所现有的824名未成年人罪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
二、未成年犯罪特点
(一)从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来看,主要集中为暴力、抢劫、强奸(包括奸淫幼女)、财产四种类型。其中暴力居首,占到58%。在对收押的824名少年犯的调查中发现,财产型和暴力型的罪犯占到83.97%,其中财产型犯罪中盗窃的占到205人,占总人数824人的的24.88%,暴力型犯罪占到58%。这与未成年犯生理和心理因素具有很大关系。有关研究表明:“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中,精神质特征和神经质特征比较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并且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而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多,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