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二.我国会计职业的现状。
三.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四.如何减少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五.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六.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有待于完善。
内 容 摘 要
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泊,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商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得到的,而要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出污泥而不杂”仍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障。
浅议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蝇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地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 职业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厦)会计造假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我国会计职业的现状
目前,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出现大面积会计失真的现象,引起了会计界,经济界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出现会计失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会计的监督作用没能有效发挥。另一问题就是职业道德问题,主要是会计人员没有客观公正的记录业务,而是弄虚作假,单位和个人受利益的驱使放弃了职业操守。
有关部门曾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过调查,一般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准则,依法办事的只占11.57%,熟悉相关法规的有24.78%,敬岗受业的51.74%,在调查过程中会计人员在整个计帐过程中不遵守配比原则的占24.3%,不重视谨慎性原则的占14.9%,不坚持明细原则的占20.7%。
社会风气的影响占54.89%,社会风气的影响包括法律的约束力和职业道德的约束力。
即现在出现道德无力现象,甚至有些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准则计账以后,来追究责任时,出现:“法律都管不了的事,职业道德更无能为力了”。
单位负责人的不良因素占16.88%,即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重大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的占6.81%,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会主人员利用虚列收入、提前确认收入,调整计价的方法等来作假。虚构会计报表的占57.53%,即会计人员没有按照会计原则或准则来计入账务,没有一个会计人员愿意作假账,当会计人员在计账中,与单位负责人产生分歧时只有16.87%坚持原21.86%的人员是直接按照负责人的意思来办,还有61.27%作急速处理,按照负责人的意思办。
在另外一项调查时也出现一种情况,当企业接受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时查出有问题时,有63.8%的会计人员按照领导的意图掩盖,所以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多数会计人员在主观意识上并没有违反职业道德的动机,而是受单位负责人的影响。在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负责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会计法》对他们有哪些约束。
三、会计外部行为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建设
1、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误区
目前,一谈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能许多人都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会计人员自身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出污泥而不染”,这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说服力,成为枯燥的说教。因为,职业道德不能等同于思想道德。同思想道德相比,职业道德更具有其社会性,它是指人们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并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职业道德的遵守虽然具有自觉的性质,但相当多的职业道问题的产生的因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建设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必须从减少外部不良环境影响,净化会计外部行为环境着手。
2、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因素
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的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本文将从消极方面谈会主外部行为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这些消
极的影响和干扰,主要来自于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和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其他人员的职业道德。一家会计公司曾对美国经济、教育和政府等多少个部门1000名著名人物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之高,仅次于神职人员。美国的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就真的比中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高吗?当然不是。原因就在于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对规范的外部环境。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协会道德规范、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财务经理协会道德法规等构成,甚至会计学术界、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研究之列。我们可借鉴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以减少消极的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的影响。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朱者来,近墨者黑”这句话,我们没理由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都具有超强的分辨能力和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勇气,但我们可以多花些力气去铲除污泥,铲除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滋生的土壤。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 四、如何减少外部行为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
减少外部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应当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就当与法律、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
1、从新旧《会计法》看法律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支待。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个人经济组织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经济行为更是如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现共职能,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改善会计行为环境,就要给予会计工作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例如:我国在2000年7月1日之前执行的《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领导人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本法”。可见,会计人员是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不得不服从于领导的意图。而某些企业单位领导人钻法律的空子,为了追求小团体利益,粉饰业绩、谋取私利等等。会计人员对这种事情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因为他们的权力被“领导”了,被“限制”了。可喜的是,我国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法》第5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第46第还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地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这两项法律条款有力地保证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单位负责人的非正常干预,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官官相互”的劣根性官僚主义作风,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再加上一些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作为下属的会计人员即使不认同上级某些做法,也往往是敢怒而不敢言,致使法律形同虚设。还有就是独立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断增多,同业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他们要寻求发展,首先面对的是生存问题,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只好退居其次。更何况一旦出现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本人也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想必他们本意是不愿造假的,罪魁祸首应当是授意造假者,我们也不否认有个别“勇士”仗义直言,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职业道德,维护法律的尊严,但多半会落得个“遍体鳞伤”,有的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勇士的行为是令人敬佩的,但本人认为这是一种“超职业道”的行为,与我们通常听说的会计职业道德不是一个概念。我们所说的会计职业道德,一种“超职业道德”的行为,与我们通常听说的会计职业道德不是一概念。我们所说的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指绝大多数会计人员都能按受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常规性”的会计职业道德。我们已经有法可依了,关键问题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由于我国人制度的缺陷以及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司法部门腐败等等,都会使法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遭遇阻力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这更加说明外部环境的净化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为此,我们应当打破会计行业中任人唯亲的传统观念,加强廉政建设,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廉政建设,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五、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诚实守信。诚信是会计人员基本的道德素养,整个市场经济都要有信用,如果会计人员不讲信用,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则整个市场经济就失去了他一定的经济基础。扰乱了市场秩序。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会在为了上市资格,来虚构会计报表。上市之后,有的企业就虚增利润,继续融资,有的时候为了上市资格避免停牌,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也有的企业为炒作股票,获取暴利。
2001年10月29日,朱基总理在考察北京会计学院时强调的16个字,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和行为准则。所有的会计人员必须做到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002年11月19日,朱基同志在第16届世界会计师大会闭幕式上的演讲时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会计师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极为重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可以说,诚信是维护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正是因为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朱基同志讲话既是对《会计法》等法律要求的高度概括,抓住了当前会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又是会计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与依法治国、依德治国方针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近年来暴露的美国“安然”、“世通”事件,我国的“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厦”等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的案例,使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
六、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有待于完善
例如:2002年12月,某公司因产品销售不畅,新产品研发受阻。公司财务部预测公司本年度将发生1000万元亏损。刚刚上任的公司总裁李某责成总会计师王某千方百计实现当年盈利目标,并说:“实在不行,可以对会计报表做一些会计技术处理。”王某很清楚公司本年度污损已成定局,要落实总裁的盈利目标,只有在财务会计报告上做手脚。王某很清楚公司本年难:如果不按总裁的意见去办,自己以后在公司不好呆下去,如果按照总裁意见办,对自己也有风险。总会计师最终还是通过虚拟交易、向子公司转移广告费支出等方法,将公司会计报表从亏损做成盈利。
再如:2002年4月中旬,有关媒体报道了黑龙江商学院会计系的本科文档生刘士泉。他文档4年换了4家单位,都是因为对做假账坚决说:“不”,因此成为不被企业领导欣赏的会计。
该学生常说:“我感觉疲备,在谋生与守法间作出选择太难。几年来,最让我感到失望的就是企业诚信。”他有时候也想,假如自己留在先前公司做假账,也许会做得很好,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会计的现状对会计人员的生存很不利,会计的即管理又服务的双重任务,决定了会计的非独立性,非独立性决定了会计目前尴尬的状况。会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空话,会计人员应采用集中管理,实行统一派出制,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的任用与核算单位彻底脱钩。
参 考 文 献
1.作者:乔军 著作《论会计职业道德》选自《财会月刊》2004年第11期。
2.作者:王乐锦 著作《离奇数字的背后》选自<<财务与会计>>月刊2003年第12期。
3.作者:刘玉廷 著作《全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会计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选自《财务会计》月刊2003年第6期。
4.作者:阮兴元 著作《会计职业道德》选自《财务会计》月刊2004年第3期。
5.作者:林晓东 著作《执业以德 不做假帐》选自《财务会计》月刊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