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独立的书院经济为书院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经费是兴办书院的必然条件,书院的兴衰与书院经费的多寡直接挂钩,可谓“物不备不足以集事”。
我们可以将书院归类到“私学”这一领域,但其和传统的私学又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教育经费上。传统的私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生给老师提供物质上的资助,例如《论语.述而》中有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晦焉”,该言论表明你若是想成为我的学生,在我这学到知识,带十条干肉,我没有什么是 不能教导并传授于你的。虽然有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出于自愿,也有人说这是收取学费,但无论是哪种说法,事实终究是学生确实要有物质上的表示。
而书院教育则不同,其有专门的且独立的教育经费,经费来源以及渠道也都很广泛。首先,有官府为其拨款,官府在行动上的支持不仅为书院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是对书院教育的一种肯定,会为其扩大规模,增加学徒。其次,学田也是书院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请辟水田,供春秋之释典”是最早关于学田的记录。“学田”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学校拥有的田地,充当学校的固定资产。学田的来源大概上有两种,一种是国家配给,另一种则是书院自己谋求购置。然后书院再将得来的田地自由地租给邻近的平民百姓,使其劳作,从而获得物产。最终书院则将这些物产变为钱财作为学校的经费。明代洞主娄性左在《白鹿洞学田记》中言:“书院不可无田,无田无是院也。”所以说,学田虽不是书院经费的唯一来源,但其确实是书院的基础,是书院的根基所在,“无田无是院也”,“学田”一可以取得收入,二可以聚集人才。总之,学田的收入不仅可以改变书院的办学条件,也更好的处理书院日常生活问题。最后,私人捐赠也是书院经济收入的一大来源。除此之外,宋代由私人捐赠所建的学校有很多,捐赠的对象包括各界人士,不仅有政府、官吏,也有乡绅、商人,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中一部分是老百姓,这些人都达成一个共识,即对教育事业都持看重的态度,他们愿意为书院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书院教育的发展。
总之,书院的经济收入既有官方的保障,也可以独善其身。完整而独立的书院经济为南宋书院教育的繁荣垫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书院教育的长足发展,带动学术的进步。
3.学术界的繁荣为书院教育的发展营造好的发展环境
宋朝的文化从古至今在学术界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学术的繁荣也可说是教育领域的繁荣,学术界整体的繁荣为书院教育打造了一个完美的平台。
论南宋书院教育的繁荣(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