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中国的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首先表现在雕版印刷的普及与刻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刊印图书的效率,也保证了印刷的质量,这样就为图书的刊印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刻版印书条件的成熟,改变了以往印书的缺点(字迹不清等),以便于图书的收藏,书院刊印图书的历史也由此开创。其次还表现在出现了种类众多的刊印图书的机构,不仅有官方的,还出现私家书坊,为私人藏书提供了方便,同时随着刊书机构的增多,书籍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而且高质量的刻板印刷,让该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藏品。而且书院后期也有刻书功能,书院刻书促进了书院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历朝书院刻书,形成了古籍版中的“书院本”,如宋代江西白鹭洲书院的《汉书集注》、福建环溪书院的《医学真经》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总之雕版印刷的推广,以及精湛的印刷技术和高超的工艺技能,不仅推动刻书业的发展,也为书院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从而提高书院的社会地位。
5.佛、道两教的影响与冲击
佛教早在两汉时期就传入中国,曾一度灿烂辉煌,并且对当今社会有影响。但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事件,对佛教的打击甚是巨大。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针对唐朝遭遇“法难”的后果,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扶植佛教。在此背景下,佛教产生了诸多的派别,如: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等。佛教的发展,既有佛学弟子,也有佛学大师,他们讲经传道的地方被称为寺院。道教是中国自生的宗教,从一开始便与传统的伦理纲常联系在一起。道教的一些理念(自然无为,超脱)对人心性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知道,古代的寺院道观的选址,一般都远离尘世的喧嚣,择幽静之地,而且寺院教育的理念是以自由、给学生答疑解难等,这些都对南宋的书院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南宋的书院讲学大师们,一般也都选择曲径通幽的地点进行讲学,而且书院的教学特点也大多吸取寺院教学的可行之处。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对书院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佛道两家的思想对书院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除此之外,宋代对佛教、道教采取的是支持的态度,且逐渐形成儒佛道三家合流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中,南宋在儒佛道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即理学思想如果想要得到广泛的传播,需大力的宣扬,这便也有了南宋理学家们竭尽所能的传播自己的思想,而书院就是最好的去处,就如同寺院是宣讲佛学的基地一样。
在多种文化互相冲击的状态下,总有一方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呈现给大众。理学在南宋成为主流思想,没有被佛学、道学所取代,大概便是由于理学家们有了好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以及好的阵地。无论是积极的引导作用,还是文化之间的相互磨合,书院教育都在二者的影响下赖以生存并大放光芒。
论南宋书院教育的繁荣(七)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