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调控的心得体会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原则,财政部对旧准则作了系统性的修改,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新的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调控的心得体会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原则,财政部对旧准则作了系统性的修改,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新的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一、盈余管理的概述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者个人谋取利益,通过使用会计手段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使企业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水平的利润操纵行为。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存在持久的博弈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天生是盈余的借用的工具,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及其局限性让盈余管理有空可钻,会计中所必需的职业判断也导致了盈余管理的产生,许多研究证明盈余管理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准则来制约盈余管理。 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调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准则,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新准则在很多方面压缩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客观上也使盈余管理在某些方面的可利用的空间有所增大: 1、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遏制,适当堵塞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通道,则期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损益并允許在以后可转回。计提减值准备是为了能够直实地反映资产价值,然而很多上市公司却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新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经确认在以后明间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进行会计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通道,有效遏制了盈余管理行为。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调控的心得体会(一)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浅析计算机会计在会计信息管理工.. |
点击查看关于 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 盈余 管理 调控 心得体会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