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会计电算化有没有改变会计假设
答:会计假设是会计实务与理论的基础,它是与时代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具体地说,一直沿用至今的四个会计假设是与工业时代经济环境的特征相适应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对较为稳定而独立的会计空间加以假定;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是在较低经营风险和信息时效要求的环境下对会计的时间加以限定;货币计量假设是对当时有限的会计反映手段加以确定。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基石的会计假设,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与挑战。
首先,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活动的范围,强调的是会计信息提供对象的特定性和单一性。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增多,大型工业生产的全球化合作,使得企业的空间范围在无限地延伸和扩展。网络公司的出现,更突破了联合公司间空间和时间的间隔。因此,将有围墙的会计主体理论运用于无边界的现代企业,似乎有些不合适了。
合并财务报表业务的出现,实质上是对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归集与合并,体现出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主体的财务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原有的会计主体理论。这在传统的手工处理的会计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才可能实现。
其次,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企业的兼并或分拆,资产重组或剥离变得愈加频繁,已经难以按传统的假设,判断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这些对相对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使企业对主体自身以及外部关联企业持续经营状态的估计和假定都面临考验。
再次,会计分期假设是财务人员在时间上人为地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讫日期加以划分,以计算损益、编制报告,形成会计期间。会计分期所强调的时间段落划分会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企业风险监控等诸多因素的冲击和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只需将各类明细信息搜集并录入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具体而齐全的基础数据库,往后各种报告及报表可由计算机依据一定的指令从基础库中自动搜集、分类、汇总相关的数据制成,成本低廉。而企业只是在形成基础库的环节中花费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沉入成本,以后基础库中的数据被使用的频率越高,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报告和报表越多,单位报告与报表的成本就会越低。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频率可以因成本低廉而加快,满足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为缩短会计期间提高风险控制频率创造了条件。
最后,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无形资产对利润的贡献将会超过有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将会逐渐加大,对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提出了挑战。会计计量手段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网上交易的日渐频繁,为了方便结算,电子货币已经出现并在不断地推广、使用,无纸化趋势将成为货币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这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四个传统的会计假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冲击,但这大部分并不是会计电算化本身造成的,而是企业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转变会计假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环境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它的转变。
问题2、如何处理无纸化的交易签字确认
答:无纸化的交易签字也就是电子签名。电子签名的使用者持有以电子数据密码表示的密钥,他可以在电子交易中,利用密钥对发送的电子数据讯息进行加密,形成数码形式的字母、数目字或其他符号的值,附着在被加密的电子文件中。它代表了该电子文件的特征。如果有第三人对电子文件进行篡改,但他并不知道发送方的私人密钥,那么在文件发生改变时,电子签名的值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不同的文件得到的是不同电子签名数码值。因此,电子签名能够客观地辨别签署者的身份,并证明该签署者与其所签署的信息内容相关职,而且还能够辨别经签署的信息内容是否曾被篡改。
问题3、我国有没有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新的会计制度出台
答:我国财政部在1994年5月4日和1996年6月10日下发了两份文件,分别为《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意见》旨在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此提出了六点意见:
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
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
区别情况促进基层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
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广大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规范》把替代手工记账作为会计电算化的阶段性目标,同时指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和讲求效益原则。
《规范》还从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替代手工记账、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详细的规范,很好的指导了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建设,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