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机遇
二、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
三、几点思考
内 容 摘 要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单项问题说得最多,并反复强调的,就是农村金融问题。如在文件的第一部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第三个问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就用了500多字的篇幅,就2010年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方面进行了部署。在其他部分,必要时也专门部署了农村金融工作,比如“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快试点步伐。”“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等等。由此可见,在2010年的农村工作中,农村金融是重点之一。而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落实“一号文件”,支持惠农中大有可为...
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必将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构建强大支撑,必将进一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也必将为农村信用社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作为“为农民服务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落实“一号文件”,支持惠农中大有可为件。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机遇
“一号文件”在为农村经济注入新希望的同时,也为农村信用社带来新的机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拓宽信贷领域,扩大信贷投放
“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开拓农村市场,除了原有的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外,还首次提出建材下乡、鼓励农民自建住房的政策。这些刺激农村需求的政策不仅为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开拓了新的空间,也为农村信用社扩大信贷投放带来更多的机会。目前,农村信用社对农民的贷款主要是以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为主,其他信贷产品很少。而惠农贷款政策落实到位,必将使信用社贷款增量大幅提高。
以云南省新平县为例:2009年末,新平农村信用社发放“畜牧贴息贷款”、“贷免扶补贷款”等政府贴息贷款5970万元,占2009年新平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22.19%。如果鼓励农民自建房的政策出台,新平县60460户中只要有5000户农户申请住房贷款,平均每户5万元,即可新增加贷款2.5亿。而新平县12个乡镇中,只有农村信用社的就有7个乡镇,其余5个乡镇中真正与农民打交道还是信用社为主。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拓宽信贷领域,扩大信贷投放上大有可为。
(二)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提高农业贷款面
“一号文件”要求加强财政税收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项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这在引导农村信用社更多地将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信贷成本和风险,提高信贷业务收益。目前,“三农”的资金需求具有总体需求规模大、承贷主体分散且资金需求量小的特点,农村资金积累慢、总量少,需要大量的信贷资源配置。而现实的资金流向恰恰相反,资金通过不同形式流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因此,农村信贷资源配置不足。
(三)有利于农村信用社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包括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林业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等。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都将史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等得以改善,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风险,并为农村信用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
由于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较重,支农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在“一号文件”利好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自身也面临着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竟争日趋激烈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开闸放水”,加上目前央行紧缩银根,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加紧向农村渗透,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异军突起,外资金融机构也逐步进入。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农村信用社如何在发展中求生存、求发展?我认为: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因此发展中的农村信用社更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做好支农服务工作,除了在巩固原有阵地的基础上,必须在拓宽服务领域,加快金融产品、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观念的创新。这样,农村信用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压力大
根据银监会最新统计表明,到2009年6月末,全国共有金融机构控白乡镇2945个,仅有一个金融网点的乡镇为8000多个,两者相加占全国乡镇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大多数乡镇唯一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压力增大。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网点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的社会职责,是农村信用社饮水思源、“反哺”故土,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服务的乡镇大都是经济落后,经济基层薄弱的乡镇,在加上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较沉重,服务成本高,导致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亏本经营状况。
以云南省新平县为例:2009年末,新平县设12个乡镇、120个村民委员会、1459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户60460户,农业人口236084人。其中7个乡镇只有新平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到2009年末,新平农村信用社20个营业网点中,只有7各网点盈利,其他13个网点均属亏损经营。在盈利的7个网点中,有5个是位于县城,其余2个网点位于新平县相对发达的镇。因此,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上不计血本的,同时增加了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壮大的负担。
三、几点思考
有信心还要给黄金,由于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较重,支农工作压力较大,为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应继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一)国家应继续给予农村信用社政策上的扶持。
农村信用社在五十多年的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积累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尽管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国家给予了一些扶持政策,并且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了一些历史包袱,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仍然比较沉重,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还不够强,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国家应继续延长对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考虑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在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完全未弥补前,继续实行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历年亏损完全弥补以后,对涉农贷款应继续减免营业税。
农村信用社要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加快发展是农村信用社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农村信用社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农村信用社必须加快发展,积极拓展各项业务,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不断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强化发展意识,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大业务营销能力,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努力开拓城乡两个市场,做大规模,巩固和发展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
参 考 文 献
1、张文锦,《填补“金融空白”须稳扎稳打》,《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第1期
2、何福魁,《对促进农信社科学发展的思考》,《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第1期
3、孔祥智 伍振军,《贯彻一号文件精神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第2期
4、朱思爽,《落实“一号文件” 农信社大有可为》,《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第3期
5、《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二〇〇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