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我国通货膨胀下银行负债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通货膨胀造成银行信用风险逐步增大
(二)通货膨胀造成银行盈利空间减少
(三)通货膨胀不利于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银行信贷风险认知,加快推进负债管理工作
(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产品体系
(三)调整银行经营战略,实施经营战略转型
内 容 摘 要
通货膨胀是各国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银行负债管理。本文从当前通货膨胀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下银行负债管理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给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
【摘要】通货膨胀是各国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银行负债管理。本文从当前通货膨胀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下银行负债管理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 银行负债 负债管理
一、研究背景
自20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呈现放缓的趋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欧元区经济也持续下行,日本经济增长缓慢,而我国虽然在内需和出口的带动下,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增加,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达5.9%。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趋势有所缓解,呈现温和波动的趋势,2012年至2015年以来通货膨胀率呈现温和波动的趋势,2015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4%,专家预计2016年通货膨胀率为3%。
在我国的通货膨胀保持在温和的波动范围的背景下,鉴于通货膨胀对我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负债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通货膨胀的压力。首先,通货膨胀使银行信用风险逐步增大,客户存款占据银行负债的半壁江山,负债类型过于集中,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大;其次,通货膨胀使银行利差较少,我国银行负债结构不合理,增加了负债成本,导致盈利空间减少;第三,通货膨胀背景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微信、支付宝等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造成大量资金从银行转出,使银行盈利空间减少。由此,研究通货膨胀给银行负债带来的困难与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一部分学者对我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了的研究。张筱玫(2012)从诱发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出发,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以及程度。杨细红(2011)从全球化不断深入背景下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出发,就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应对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赵进文、丁林涛(2012)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没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及影响程度。
也有一部分学者着重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研究。吴俊锋(2015)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现状分析入手,对负债结构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加快负债产品创新、制定负债管理策略的建议。杨彩丽、李晓迟(2016)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虽然商业银行之间的负债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集中,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李琳(2016)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由以存款为主的被动负债模式,加强对基础利率的研究及跟踪,充分利用完善的金融市场功能,探索多元化负债来源,控制负债成本,降低流动性及利率风险的负债管理策略。梁慧(2015)从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了金融生态新变化下商业面临的趋势和挑战,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全方位调整的发展战略。
个别学者将通货膨胀与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结合起来,研究了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银行负债管理的影响。陈凌云(2015)则通过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分析,结合通货膨胀对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应提高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渠道、优化银行信贷结构的对策。
三、我国通货膨胀下银行负债管理面临的困难
通货膨胀造成银行信用风险逐步增大
银行资金来源形成银行的负债,银行负债管理一般有两大类型:一类是用短时间借入款来补充提取的存款;另一类是通过支付增加的贷款需求。受经济下行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提高,银行信用风险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股票行业的不稳定也冲击着各个行业,间接加大了贷款银行的信用风险。企业的收益,有一部分来自市场投资,这时股票市场的不景气,影响到企业收益,导致企业投资更谨慎,企业财务的实际增幅下降,在短时间内,工资、信贷资金的利率和其他因素的价格,引起了普遍的信用违约行为,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在这种方式中,银行将不得不承担通货膨胀的风险。当前形势下,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银行利率下降,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近几年,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动荡不安,海外的一些投资出现违约和缩水,给银行造成损失,同时,国家不得不减少进口,导致银行对出口行业的信贷风险变大。
通货膨胀造成银行盈利空间减少
一方面,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来加强对银行负债管理,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当人们预料未来会出现通货膨胀时,就会减少存款,增加消费,大量的存款从银行流失,反之,将会增加存款。通货膨胀迫使银行提高利率,大量存款流向市场,货币政策对市场的调控功能下降,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从我国银行负债的结构来看,负债结构较为单一,储蓄存款是银行负债的主要形式,占有绝对的比重,对存款产生过度依赖,一旦通货膨胀加剧,将会直接导致银行负债成本增加。对于企业来说,通货膨胀导致贷款利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减少。一直以来,中国银行对利差依赖性就大,因为利差是银行的主要收入。随着通货膨胀的持续,将会导致银行负债成本增加的同时,资产成本也增加,使银行收益减少。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被分流,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张受阻,造成银行负债脱媒趋势开始出现。居民存款和单位存款比例下降,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形式归集的资金成为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产品化形式的资金都是以短期为主。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渗透,我国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催生了第三方支付。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0. 3% 。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预计2018 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 22万亿。这些电商,包括网络社交软件运营商在掌握庞大的客户交易和行为数据信息基础上,借助着移动支付技术,利用支付或使用资金的时间差形成的沉淀资金,发展出了流离于银行体系外的存款、贷款等金融产品。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其旗下的 1688 和淘宝网延展出的支付宝业务占据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半壁江山,阿里巴 巴借助这些交易信息和沉淀资金,开发出了余额宝和阿里小贷等金融产品,其 2014 年支付宝交易规模达到 40060. 43 亿元,余额宝规模达到 5789. 36 亿元,2014 年上半年,阿里小贷余额为150 亿元左右,累计发放贷款突破 2000 亿,服务的小微企业达80万家,引发了商业银行对其对资金和客户分流的重视。
通货膨胀不利于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就是银行通过合理调度资金,一方面保证其具有应付客户提存、偿还借款、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等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形成资金闲置,尽可能使其流动性缺口保持最小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实现流动性管理,一方面要适度控制存量,另一方面要实时调节流量。因此,银行必须做到既不能将其流动性保持过高水平也不能将其保持过低水平,过高会与盈利性目标发生冲突,过低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其盈利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带来考验。商业银行对于流动性管理使银行资金得到合理配置。一方面必须有偿还贷款的能力,符合要求的用户可以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不能让资金闲置,尽量让流动性缺口达到最小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导致利率不断下降,还可能出现负利率。低利率也会导致居民存款下降,资本流向社会的变化增加投资、投机的趋势。但当前形势下,银行减缓存款速度,可能出现流动性过高或过低的趋势,些中小银行也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管理是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和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因此,处理好通货膨胀下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管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导致实际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负利率。较低的实际利率必然又会导致居民储蓄意愿持续走低,社会资金流向发生新的变化,银行存款特别是居民出差存款分流的状况仍然将继续,投机性资金仍呈现上升的趋势。银行实行回收银行流动性政策,持续大量增加外汇储备,社会资金会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然而,目前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银行可能出现从流动性过剩转为流动性均衡甚至不足的趋势,部分中小银行将可能出现不同流动性问题。
由于2015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存款呈现回流至银行的趋势。例如,根据中商情报网统计的2016年统计的16家上市银行情况,2015年,工商银行等16家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共计60.78万亿元,存款总额为81.59万亿元,存贷比为74%,其中,存贷比突破75%上线的上市银行达10家。我国银行发展的模式通常是:规模迅速增长——资本金不足——补充资本金——规模继续增长。在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流动性常常会呈现紧张之势,因此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四、对策和建议
银行的资金来源形成商业银行的负债,银行负债由存款和其他负债构成,而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放贷。因此,银行的负债管理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短期借入款来补充提取的存款;另一类是通过借入款项来支付增加的借款需求,这样通过增加资产和负债,扩大负债的规模,从而增加盈利的资产来提高银行利润。
2016年以来,为了增加有效的需求,央行对于银行存贷款利息连续调低,以此来刺激市场的消费需求。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股票、基金等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低,当前商业银行的负债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居民储蓄持续减少,代之以其他投资。对于当前形势来说,即使是加息也很难将经济调控到预期的效果。面对我国通货膨胀对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强化银行信贷风险认知,加快推进负债管理工作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银行的负债管理管理风险归纳起来分为两种:一是费用风险,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必须高于吸收存款的利率,否则,银行将面临着费用大于收益的风险;二是资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风险,当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因此,强化银行的信贷风险认知能力是商业银行在负债管理模式下,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第一要务。
另外,即使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依旧存在滞后性。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银行无法从市场获得完全的信息来对其产品进行精确的风险定价。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对完善的信贷风险认知能力,会使银行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来进行负债管理,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各种困难,让银行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正常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例如,银行要对我国最新的方针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判断,从而提高银行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强对资金存贷款的管理以及对资金融入融出的管理,加强头寸预测调度,制订紧急预案等。对于银行来说,风险和收益呈正相关关系,风险无法避免,因此,只有强化银行信贷风险的认知,加快推进负债管理工作,才能使银行应对风险,将风险将到最低,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银行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强化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市场发展前景等相关自己进行综合估量和评价,科学分析,从而建立有效的识别、检测、控制风险体系,逐步提高信贷风险的认知能力。
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产品体系
深化金融改革,要深化对负债业务创新的认识。银行应该转变发展思路,提高负债产品的创新能力,充分认识到负债创新对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自身的规模和比较优势,结合市场定位,制定全面的金融改革计划。
随着通货膨胀影响的扩大及银行间的各种业务和产品的创新,银行之间的竞争的不断加剧,利差出现持续下降,使银行为了增加利润,不在局限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这类传统业务,而积极拓展新兴业务,以增加非利息收入,这些业务统称为中间业务。在全球银行的创新实践中,政府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刺激,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成为于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业的共同发展趋势。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银行作为企业,其根本目的是营利。传统银行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其利润主要来源于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与吸收存款的利息收入之间的利差。如今,在互联网金融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银行仅靠利差无法在市场中立足,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为此,银行只有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其产品,大力拓展存贷款以外的中间业务,才能增加收入来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有: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和其它类业务。与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业务相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风险相对较小,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风险较小,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也给商业银行管理自身的风险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提高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和风险防范的手段。二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由于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通常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为非利息收入,不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小,中间业务一般不会遭受客户违约的损失,即使损失,影响也不大。这样,中间业务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西方国际性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一般为40%至60%,一些银行甚至达70%以上。三是完善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随着财富的积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个人理财、企业理财、咨询、外汇买卖、证券买卖等各个方面均存在较大需求。
调整银行经营战略,实施经营战略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信贷资产规模的扩张,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业务结构单一、收入结构传统。为了加大发展银行负债业务的力度,提升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银行可以通过经营战略的调整和转型,从而更好的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促进银行业务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当前环境下,我国银行的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快实施经营战略的调整和转型,使银行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非常迫切。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我国企业供求不平衡、产能过剩的矛盾加剧,使部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经济效益出现下降甚至亏损的状况,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导致银行信贷规模紧缩。这种现象无疑对银行的负债管理体系来说是重大挑战。因此,银行在信贷资金配置时应全面考虑通货膨胀对各个行业整体的影响,形成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各行业对银行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提高预见性,完善信贷资金在各行业的优化配置,降低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的不良影响。同时,密切关注国家最新的产业政策,及时针对政策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把握市场盈利机会的同时降低信贷风险,提升银行的运营水平。
面对金融运行态势的新变化,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做到加快实施经营战略转型,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经济金融环境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银行应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主动负债及能力,使资金来源可控,同时,调整业务结构,丰富业务种类,发展表内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参 考 文 献
1、杨细红,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2、张筱玫,开放经济下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2.03
3、赵文进、丁林涛,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12(12)
4、项后军、于洋,通货膨胀预期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映问题的研究[J].2012(11)
5、梁慧,谈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经济,2015
6、杨彩丽、李晓迟,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银行,2016(04)
7、陈凌云,通货膨胀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8、马中丽,关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
9、蒙琳,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