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次贷危机传递机制图,可以看到,从“借款人——投资者”是一条很长的“食物链”,把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金融杠杆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将次级贷款的风险推向了全球金融市场。本文的以下部分中将会对美国次贷危机传递机制图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启示的综合分析
从以上两个次贷危机的传递链条可以看到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关键环节是:(1)经纪商创造了大量的次级贷款,而且不关心贷款的表现,为次级贷款埋下了巨大风险;(2)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进入次级贷款领域,不断创造出新型的住房贷款产品,竞争促使贷款标准降低,信贷市场风险加大;(3)华尔街的投资机构的介入,让非流动性的抵押贷款通过证券化这一形式变得可流通,加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失真,导致风险从信贷市场扩散到了资本市场;(4)利率的升高和房价的下跌, 使次贷借款人难以承受房贷的负担,造成违约率的升高;(5)资产证券化过程发生逆转, 放款银行的亏损大面积爆发;(6)银行系统的“去杠杆化”,造成了世界性的流动性紧缩。
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上六个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环节中得到对我国有用的重要启示。即使在利率的升高和房价下跌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监管上的漏洞和道德风险的促发,美国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可能如此之大,出现百年一遇的经济金融危机。
经纪商的违规操作、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失真、房贷机构降低信贷标准的行为和投资机构对次贷衍生产品的过度包装等,反映出了美国进行自由化的金融监管方式和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性是很差的。进入21世纪美国金融业形成了混业经营的局面。可美国实行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模式,其金融监管机构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七家之多,美国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均分属于相应的政府机构监管,而美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监管机构间协调的难度增加,出现了监管上的漏洞,甚至盲区。所以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本身存在着重大缺陷。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次贷危机折射出美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及金融监管机制的漏洞,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协调性。从上节中(下同)的造成次贷危机的关键环节(1)、(2)和(3)可以看到,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所钻的不仅是法律的漏洞、监管的漏洞,还用复杂的金融架构来迷惑局外人。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监管的协调性不佳,也可以说,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金融监管体系队伍,已经无法与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抗衡了。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完善综合经营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的协调性,同时构建能够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队伍,才能真正实现对金融业的有效监管。
二是,加强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造成次贷危机的关键环节(1)、(2)、(3)和(6)给我们的启示是,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风险,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它市场传染。美国次贷危机中,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为基础的衍生产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一个市场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正常运行。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具有了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监管力度不到位会造成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杠杆化和风险的急剧膨胀。
三是,我国要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从造成次贷危机的关键环节(3)可以看到,信贷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会造成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联度增强,一旦哪个市场有事,都会对另一市场产生影响。特别是,信贷市场的资金进入股市后,不但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还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因为股市和股份公司及股市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一损俱损的关系。由此,关键环节(3)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四是,对住房信贷我国应健全抵押保险及担保制度。美国次贷危机中,大量的次级贷款是被经纪商“创造”出来的,造成次贷危机的关键环节(1)、(2)、(4)和(5)给我们的启示是,需要切实地完善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和风险分担机制。对抵押产品实际价值进行系统地评估,确立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可以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
(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我国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都有积极发放个人信贷、住房信贷和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等的冲动,可是,对个人信贷、住房信贷和金融衍生产品潜在的风险却认识不足,监管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监控体系建设也明显滞后。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要切实强化防范信贷市场风险的能力。造成次贷危机的6个关键环节都反映出,即使全球银行业的佼佼者——美国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次级房贷的风险防范能力也是不足的。即使房贷是有房产作抵押,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次级贷款违约率高的原因在于贷款机构在放贷中没有对借款人基本特征、还贷能力和抵押物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我国的商业银行原来存在的坏账是经过长时间的股权改造和资产分离才得以降低的,不能因一步不稳而步入后尘,再次积累拖累自身的坏账。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强自律,恪守商业伦理。造成次贷危机的关键环节(1)、(2)和(3)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中的参与者摒弃了起码的自律和商业伦理。在次贷危机中,次级按揭贷款及其证券化过程等金融创新机制中存在着天生的内在缺陷。由于市场参与者的自利机制及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互相诱发各自的道德风险,导致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产生有其必然性。而危机一旦发生,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还得有自己承担,所以商业银行要从自身做起,防范道德风险。在高收益的诱惑面前应该以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为基础,谨慎从事各项业务,不要自取其就。
三是,商业银行要控制好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形是这样的:关键环节(3)中非流动性的抵押贷款通过证券化这一形式变得可流通;关键环节(5)中则资产证券化过程发生逆转, 放款银行的亏损大面积爆发;最终关键环节环节(6)的“去杠杆化”,造成了世界性的流动性紧缩。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是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架构要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控制好风险。金融衍生产品是现代商业银行主要的赢利点所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推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但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是不仅具有高收益性,同时也具有高风险性。所以一个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要考虑到其两面性,做好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和应对工作。风险管理能力本身也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严兵.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1)
2、张雪春.透视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与启示[J].经济与金融,2008年第1期
3、 张韶明. 金融危机传导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性贬值效应分析——对处于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转型经济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03期
4、 宋博.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J].中国商界,2008年第4期
5、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8 7-8
6、 李黎.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传导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8
7、陆丕昭.试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市场周刊,2008(2)
8、扶涛、杨洪涛. 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合理风险防御机制的思考——由美“次贷”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J]. 资本市场会计研究,2008
9、吴建环.次贷危机真正根源究竟是什么[N].上海证券报,2008 年 10
20日
10、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李扬征.国际金融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