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次贷风波作为21世纪至今最引人瞩目的金融事件,已经给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场危机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而起,通过证券化演化为次级债危机,并最终导致全球信贷紧缩。目前,这场危机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对西方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不亚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影响到世界经济体系的安定。本文通过对次级抵押贷款结构以及对这次危机爆发,蔓延过程的阐述,说明了次贷危机对美国及全球的影响。通过分析次贷危机成因,探讨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吸取借鉴危机的教训,从中得出启示。目的在于,未雨绸缪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防微杜渐,以免重蹈覆辙。
【关键词】:次贷危机、次级债、成因、影响、启示
【正文】:
一. 次贷危机的定义、爆发和蔓延。
(一)次贷危机的定义:次贷危机被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又被称为次债危机。它是指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注1)
1.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属于非标准抵押贷款的类别,是指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申请获得的贷款。美国房产金融机构一般通过客户的信用记录,信用评分,借款者的债务与收入比率,以及借款者申请的贷款住房价值比,把抵押贷款市场分为三层: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次级贷款市场。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是相对优质住房抵押贷款而言的。三个层次的贷款市场当中,次级贷款市场的贷款人还款的能力最弱,未来还本付息的违约率也较高。
2.美国的次级债券。次级债券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次级抵押贷款,仅是次级债的一个种类。次级抵押贷款债务人可选择在初期仅偿还利息、自主选择月供以及在一定时间后选择将固定利率变更为浮动利率等灵活方式还贷。而债权人则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将债权打包,继而获取评级并在市场上出售。
(二)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1.美国房地产价格的“跳水”。(1)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美国2000年以来利率持续下降是支持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重要因素。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利率从6.5%降到1%的历史最低水平。这一轮降息周期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从2001年到2005年的繁荣。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通货膨胀压力重新显现。为此,自2004年6月以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实施。截至2006年8月,经过连续17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了5.25%,并相应带动长期利率回升,30年期贷款利率也达到了高位。提升利率增加了新购房者的借贷成本,加重了已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挤压了房地产开发商的盈利空间,直接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逆转。
(2)美国房产市场的泡沫破裂。①房价下跌,房地产的价格从2006年中期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房市崩盘。美国房屋价格由2006年中期的增长12%跌至2007年末下降10%,创下近36年来的最大跌幅。整个2006年第三季美国旧房销售比上年同期下降12.7%,在房价上扬时期被掩盖的问题日益清晰的暴露出来。②房地产交易减少。2005年开始,市场上待售房屋量开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006年10月,当月市场上待售房产量已是市场上7.4个月的需求量,超过自1982年以来的历史平均水平。2006年12月全美可售房屋数量为345万户,较2005年增长了21.2%,到2007年底,可售房屋数量较2005年底则增长了37.2%。尤其在2007年7月,该指标一度上升到456.1万户,较2005年底增幅高达60.3%。同时,美国的开发商开始忙于消减开发量,新房开工量更是从2006年开始出现大幅缩减。2006年12月美国住宅开工总数为162.9万套,比一年前下降了18.3%,而一年后该指标同比下降了38.2%。2007年12月住宅完工总数也较两年前下降了32.9%。2006年12月住宅获建筑许可总数为162.8万套,较前一年下降了23.2%,一年后同比下降了34.4%。
2.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
截至2007年3月5日,美国第二大级次抵押房贷专业机构新世纪金融股价累计暴跌68.87%。3月8日,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贷款银行已拒绝为其提供周转资金,公司已无资金偿还债权人,当日,其股价再跌48.29%。2007年3月13日,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的违约率上升至13.33%,创下四年来新高。数据公布当天,美国股市连带世界股市大跌,次级贷款风波首次波及股市,新世纪公司因现金流断裂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半个月后,由于高额流动性债务难以偿还,新世纪金融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自此,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爆发。
3.大量次级债供应商纷纷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
利率的上升和房屋价格的下跌,导致了违约率的提高。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抵押贷款不良率显著恶化至13%以上,达到四年来的最高水平。抵押贷款违约率升至4.95%,创下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新高。雷曼兄弟公司发布的一分报告称,2006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约有30%无法及时还贷,全国约有220万人可能因为最终无力还贷而丧失住房。(注2)次级房屋贷款违约率的提高,使得提供次级贷款的房地产金融公司承受较大的违约成本。虽然放贷机构通过发行抵押贷款证券将贷款出售给投资人,但合同中都包括这样的条款,如果借款人在最初的还款周期中无法按时偿付,投资者可以迫使放贷机构回购这些证券。在个人次级抵押贷款拖欠率上升的情况下,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按规定需要拨备更多的资金来应对,这减少了公司的利润。而且,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还要按事先约定回购出售给银行的次级抵押贷款,这是对公司资产负债的又一个沉重打击,留给这些公司的只有大量的坏账和极少量的流动资金。正因为如此,抵押贷款行业最早受到次贷风波的冲击。2007年8月1日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已经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8月31日,该公司宣布关闭。2007年8月6日,全美排名第十的抵押贷款银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 Corp.提出破产申请。
4.持有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宣布停止赎回或濒临解散。由于放贷机构通常将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衍生债券出售给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因此,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机构投资者也受到重创。风险偏好较高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通常购买中间级和股权级债券,按照证券化产品的现金分配规则或损失承担规则,一旦抵押贷款发生违约,那么中间级和股权级债券必须率先承担损失。2007年8月中旬,高盛旗下对冲基金的资产价值已累计贬值30% 。2008年1月17日,美国第三大券商美林宣布,在2007年全年亏损达到77.8亿美元,随后股价大跌逾40%。2008年5月底,摩根大同宣布完成对贝尔斯登价值14亿美元资产的收购。自此,次贷风波已经逐渐向持有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对冲基金和投资行蔓延。
5.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面临损失。
(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次级抵押贷款业务迫使银行提高拨备。为争夺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的份额,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大举收购中小银行或按揭公司。当房地产市场开始不景气,美国信贷市场环境出现恶化,商业银行被迫提高减值拨备。2007年2月,汇丰控股有史以来首次发出盈利预警,指出美国楼市价格低迷,次级按揭市场拖欠率上升,使得集团贷款减值准备大幅增加,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经营。
(2)综合化经营使得商业银行容易受到旗下基金公司的拖累。由于商业银行从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向提供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基金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全能型综合经营模式转变。使得商业银行被迫向旗下的基金公司注资,以挽救被次贷危机重创而濒临倒闭的基金公司。这无疑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业绩,拖累其股价下跌,从而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花旗集团日前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为花旗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也超过了此前市场最悲观的预期。美林公司在次日公布公司在2007年第四季度出现创纪录的98.3亿美元净亏损,合每股亏损12.01美元。这也是美林连续第二个季度遭遇巨亏,且亏损额几乎是此前市场预期的三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我国金融机构应未雨绸缪(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