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993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
[摘 要]会计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行而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在这其中,人们一致认为主要归功于财务会计的发展。而与其相对应的管理会计,则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环境原因等,其发展较为迟缓。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开拓、研究并发展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管理会计 体系 理论
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于二十一世纪,而从我国实践来看,则是下半世纪的事。本研究报告立足于我国的现实,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发展,试图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课题,从而推动它的研究和发展。
一、研究思路的选择
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起步于八十年代初。当时我国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率先编著了我国第一本管理会计专著,开创了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的研究领域。之后,许多专家学者紧紧跟随国际潮流,大量介绍并引入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如Just in time(适时制)和Activity based costing(作业成本计算)等。在这同时,一些学者从国内现实出发,总结我们自己成功的管理会计经验。人们不禁要问,我们有没有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要不要研究这一体系,如何研究,这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会计学界的一个难题。各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也不例外,但它的客观存在以及对其客观描述至今未有重大进展。笔者之见,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原因:
1、管理体制上的原因。
从五十年代建国初至今,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旧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前一转变,我们全盘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的宏观计划控制,管理会计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后一转变则大量介绍西方(主要是美国)模式。而西方国家对管理会计研究并不注重体系研究,从而使我们无所适从。在处于探索之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体制尚未成型的前提下,很难形成我们自己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