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目前商业银行具体开展哪些中间业务?
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结算类,包括:汇兑、票据承兑业务等;代理类,包括:代理发行兑付债券、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业务等;咨询评估类,包括: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业务等;担保类,包括:备用信用证业务等;衍生工具类,包括:保管箱,融资性租赁业务等。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消极影响 :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小额贷款快速流失;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空间收窄;商业银行客户资源快速流失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商业银行被迫快速转变经营理念,加快金融创新;拓展银行业务的客户;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应与自身发展战略结合,积极挖掘、吸引目标客户,增加客户粘合度,拉近与客户间的业务关系。
3.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未来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
答:在全球金融自由化趋势下,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政策严格限制了各项金融创新业务的开展。为防止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破坏,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这种监管结构毫无疑问会导致监管协调和合作方面的困难,往往造成一些“推责任和追求部门利益”的现象,进而造成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因此必须加大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力度,加强银行与保险、证券、基金的合作,为中间业务的创新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约束诱导理论指出,当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阻碍了金融机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时,它们会通过探索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回避内外压制以此提高竞争能力。
中间业务创新是以各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的各类金融机构在中间业务制度、技术、产品和服务、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包括宏观层面的金融制度、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创新。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积极转变传统的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有效应对混业经营的国际金融局势、增强我国银行业的赢利能力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在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总体思路,既要考虑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又要牢固树立成本收益原则,减少高消耗,提高产品创新效率,把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到与发展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同样的战略高度。在金融法律法规范围内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宏观金融政策为指导,加大中间业务产品投入和创新力度,努力开发适合我国现阶段金融及经济形势,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发挥多元化产品的比较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在投行、基金、保险、投资、租赁等业务方面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