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的观察分析
范文范畴与解题:
同伴交往是指相同年龄或相似年龄儿童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行交往。
由于儿童年龄相近,兴趣爱好差不多,心理水平接近,共同语言多,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同伴交往具有特殊作用。同伴交往有利于发展儿童的社会认识、社会比较能力,吸收同伴的经验,使儿童认识到同伴的特性,以及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二、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四、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
基本思路和基本结构: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
第一,从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目的出发,探讨同伴交往的特点,尤其是着重观察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老师在引导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和注意事项。
第二,可以从幼儿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出发,论述开展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的注意事项,着重于论述教师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的重要角色与作用。
第三,也可以从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教师如何在同伴交往活动中巧妙运用影响因素,潜移默化传递孩子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理论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可以将文献研究与实地观察相结合。
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类文章需要将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实地观察相结合。动笔前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记录材料。
把握好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导向是前提。
认识与理解教师在幼儿同伴交往活动中的角色与作用是关键,是文章价值所在。所以对活动观察的描述与记录,重点在于对教师在同伴交往活动中角色与作用的理解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