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卡风险形成原因
1、发卡行内部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忽视对风险的防范。
2、从业人员素质低,风险抵御能力差。
3、监控手段落后,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4、对特约商户、取现网点管理不力,流于形式。
5、银联调帐时间长,且因系统故障造成的短款收回的难度大。
6、恶意透支者的高智能犯罪,给发卡行风险防范增加了难度。
二、银行卡风险防范措施
1、强化内部管理和规范业务操作。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3、发卡行之间互通信息资料,是防止恶意透支的有效手段。
4、银行卡保险是补偿信用卡损失转移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5、建立银行卡业务风险准备金。
6、做好商户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7、银行卡电子化建设步伐应加快。
三、结束语
内 容 摘 要
银行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也是一种集转账、存款、消费结算和银行中间业务于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一方面它具有方便、灵活、安全、快捷、使用范围广的特点,乐于被人们接受。同时,也是银行业实现高盈利的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银行卡的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不法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在营运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和影响必然会形成风险。
浅析银行卡的风险原因与防范
银行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也是一种集转账、存款、消费结算和银行中间业务于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一方面它具有方便、灵活、安全、快捷、使用范围广的特点,乐于被人们接受。同时,也是银行业实现高盈利的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银行卡的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不法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在营运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和影响必然会形成风险。
银行卡风险形成原因
1、发卡行内部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忽视对风险的防范。
有的发卡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发卡任务,随意简化操作程序,发卡不要担保人,也不需要存保证金,在没有对申请人进行资信评估的情况下,就随意发卡,造成了风险隐患,发卡行内部管理不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因为信用卡风险分散在业务的各个环节,哪个环节失控都可能发生风险。有的发卡行会计人员与发卡人员由一人经办,就难免不发生虚存实取、骗取发卡现象。有的发卡行授权人员与记帐人员同属一人,就可能发生在明知卡户存款余额不足,授权人员仍可以授权,待异地或当地受理机构将款项划回后,故意压票不予走帐,待帐款补足后付款,并未透支,但实际上已形成挪用公款行为,可能造成内外勾结,共同贪污。至于打卡员与电脑编程人员,两者兼一身,万一随意制造伪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从业人员素质低,风险抵御能力差。
从我国信用卡队伍素质现状来看,由于业务发展很快,许多业务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匆忙上岗,但银行卡是科技含量高的业务,因此产生了岗位新、人员新的问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有的从业人员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往往铤而走险,给所在发卡行造成资金损失。
3、监控手段落后,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一些发卡行风险意识不强,对持卡人的资信情况不做及时了解,致使不正常用卡现象未能及时被发现,这种案件在各发卡行均有发生。
4、对特约商户、取现网点管理不力,流于形式。
一是由于特约商户不断增加,而信用卡人员又少,管理难以跟上,就存在着对特约商户经办人员培训不及时,与特约商户联系不密切等现象,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冒用信用卡购物。二是由于特约商户经办人员与持卡人相互勾结,逃避授权,采取分单压印的办法造成了恶意透支风险。
5、银联调帐时间长,且因系统故障造成的短款收回的难度大。
银行卡的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银行卡跨行交易也刚实行不久,交易过程较长,且系统有时不稳定,容易形成单边帐或造成短款。通过银联调帐时间长,涉及单位多,因而系统故障造成的短款收回的难度大。
6、恶意透支者的高智能犯罪,给发卡行风险防范增加了难度。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假身份证、假公章,向银行提供假工作单位、假地址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卡后作案,造成严重损失。
银行卡风险防范措施
1、强化内部管理和规范业务操作。
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是风险防范的最基础工作,各卡部要做到“五个坚持”:一要坚持会计人员与发卡人员相分离,会计复核人员与授权人员相分离,打卡操作人员与电脑编程人员相分离。二要坚持微机使用的管理,定期更换操作人员密码,建立双人交叉监督复核制度。三是坚持不定期对本卡部帐务,授权,空白卡,打卡写磁进行全面审查。四要坚持做好疑问查询,超过限额授权的要登记有效身份证号码制度。五要坚持执行异地存款登记制度和建立健全银行卡事后监督制度。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提高职工的思想,业务,技术水平是搞好风险防范的关键。因此,抓风险管理,先抓人的管理:一要把好进人关。对进入卡部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进入标准进行考核,防止有劣迹的人员进入。二要把好用人关。新入卡部的人员,要做好岗前培训,合格者才能上岗,原有卡部人员更应“温故而知新”,不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三是对会计、结算、守库、打卡等重要岗位人员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3、发卡行之间互通信息资料,是防止恶意透支的有效手段。
建议各大商业银行信用卡部每月定期互传本部资信差的名单,便于提高对银行卡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及评估质量,避免由于重复授权产生风险,防止有恶意透支心理者向多家银行套取资金,可防止恶意透支循环,杜绝恶性透支者在一家银行被止付后,又到另一家银行骗取开立信用卡。
4、银行卡保险是补偿信用卡损失转移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是发卡机构按年交易额预测值和一定收费率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发生了保险范围内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实际损失数予以赔偿。二是发卡机构与保险公司共同确定一个最高赔偿额,然后按一定比例计算出应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保险费,发生属于保险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最多赔偿到最高额为止。对于在风险防范中遇到的与保险公司有争议的问题,应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团结合作,互相谅解的精神,妥善协商解决,通过共同努力挽回风险损失。
5、建立银行卡业务风险准备金。
风险准备金制度是企业财务工作中为抵御经营风险而设置的一种手段,为增强公司抵御经营风险而设置的一种手段,为增强公司抵御银行卡业务风险的能力,保障银行卡业务经营的持续性,银行卡业务部门应根据业务特点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提取和使用银行卡风险准备金。
6、做好商户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特约商户管理档案,包括特约商号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经办银行卡业务人员素质,授理银行卡业务的用具使用情况,定期举办培训班,目的是提高商户验卡、压卡、签单、授权等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防止和减少特约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风险损失。二是经常检查、监督特约商号的经营情况,对违反“协议“的有关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发生收伪卡、止付卡或冒用卡等行为问题的,要引起高度警惕。
7、银行卡电子化建设步伐应加快。
为了大大改善银行卡通讯、办公、结算的条件,提高授权工作的效率,增强风险防御能力,必须着手开始推广和运用POS销售终端系统、ATM自动取款系统、电子止付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实现全国的联网。 发展对策 随着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渐变化,电子货币将越来越成为货币结算的主要选择,这必将造成各家商业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上更为激烈的竞争。
银行卡业务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朝阳行业,大力发展卡业务,对银行未来自下而上和发展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国外银行的调查中发现,国外银行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信用卡及中间业务的收入,而我国的卡业务收入只占银行收入的极少一部分,大有潜力。中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中国银行银行卡业务手册
2、中国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控制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