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如今自主品牌已经从创业初期过渡到发展期,各大车企对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投入越来越大,产品线也越来越丰富。但这种有些“大跃进”式的整车产品开发模式,带来的结果是虽然自主车型百花齐放,但能被消费者记住甚至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却很少,很多上市没多久的车型很快便下市了,过于杂乱的产品线不仅对车企或社会大环境是种浪费,而且对已经购买的消费者的后期用车不利,更不利于塑造品牌形象。
以发动机技术为例,对比宝马、奔驰等汽车品牌的发动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技术与其应该差5到8年,国际性汽车企业5到8年就会开发一代,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GDI发动机技术将在明年投产,国外的二代GDI这种技术已经快投放到市场了,所以来讲差距很大,技术储备不足。总体上,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水平落后发达国家5—8年左右,基本处于技术追赶状态,缺少自主原创的关键技术,混合动力、自动变速箱、汽车电子、轻量化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性汽车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及投入结构的不合理抑制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高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发展能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方面的实力都不足,依靠大量投入研发经费跟上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确实还是很艰难的,周期会很长。
3.汽车对外贸易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汽车售后服务环节的薄弱使得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形象在海外迟迟未能建立起来。很多中国汽车公司只重视销量,对售后服务很不重视,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的保有量越来越大的状况,中国汽车企业没有及时采取针对国际市场的积极措施,未能在辐射性强的市场建立海外零部件中心储备配套系统,难以保证国际市场充足的配件供应,显现出海外销售服务经验的缺失。国际性的技术服务队伍缺失,没有成体系的国际技术服务中心,没有派驻技术工程师巡回服务重点市场,培养和储备后备海外服务技术人才的力度不够,这些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的销售。
技术服务输出力度弱,与海外销售商的合作程度低,对海外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培训的力度不够,导致了销售市场的本土化服务力度不足,在一些进口国,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售后服务还没有跟上,很多维修保养的事情是由经销商自己来承担。对海外用户的商情信息利用程度低,难以健全完善海外地区汽车配套服务的信息,无法有效管理调度扩大销量后的汽车配套服务。
4.汽车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还处在积累阶段,没有到能够熟练地来生产高端车的程度,不少由低端切入市场的自主车企,在面临合资品牌车型逐渐下探,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我国汽车对外贸易市场中,涵盖了SUV、MPV、B级、A级、A0级各个细分市场,以此为标杆衡量自主品牌,会发现每个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短板。从产品布局看,多数自主品牌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例如2012年上半年,SUV车型的出口量已占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总销量的33%,但提前布局SUV市场的自主品牌并不多,有的自主品牌虽然布局完备,但品质、营销等因素的制约又使其出口销量极低。多数自主品牌过于倚重少数车型,例如汽车出口利润最高的长城汽车主要靠哈弗H系列,吉利主要靠销往南美、中亚地区的帝豪EC7拉动出口销量,华晨主要靠H530扩大出口销量,奇瑞也缺乏一款撑大梁的车型。比亚迪的布局相对完善,涵盖SUV、MPV、A级、A0级、A00级,有F3、F0和S6三款车型拉动出口销量,但产品价格也过于集中。整体上我们的产品结构仍然不是很好,大概都集中在5到10万元的车,而且在这个区间内利润增长的也不是非常明显,我们现在的自主品牌汽车几乎都集中在了A级车这个范围,这些年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有些外资品牌以极低价格抢占低端汽车的国际市场,所以这方面也给自主品牌的压力非常巨大。
目前中国本土企业有一定技术能力,但是组合能力相对国际性汽车企业较差。一个汽车企业的产品结构发展是从基础开始,在汽车设计等各方面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慢慢向中型车以及高端车迈进,但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各个领域都在涉及,这样对汽车企业各方面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无益于汽车产品对外贸易的合理布局。
5.汽车出口产品质量欠佳
从产品品质来看,自主品牌的整体品质良莠不齐,影响了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口碑。以处在“碰撞门”风波中的江铃陆风为例,江铃陆风是在通过了中国的强制碰撞测试认证之后进入欧洲市场销售的,却在欧洲的NCAP(NCAP新车评价规范是独立于政府和整车企业以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的认证。在另一款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华晨BS6进入市场前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类似的质量问题,华晨公司在欧洲的BS6产品介绍会上就承认,BS6型轿车按欧洲标准进行撞车试验时仅达到五星中的二星标准,按照欧洲方面对这款即将进入欧洲市场的轿车的认识,这辆轿车随车只附带了2个安全空气气囊,对行驶稳定和刹车稳定没有足够重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市场怀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质量的依据。
(二)主要外部挑战
1.技术认证壁垒
国外的标准与中国的3C认证相比其实并无差异,但国外却不认可中国的汽车认证标准,这对我国汽车企业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例如马来西亚,该国为了保护民族汽车工业,重新修改了进口汽车的认证标准,200多辆奇瑞QQ被堆压在当地海关码头,所有的右舵奇瑞QQ在新规则限制下无法再进入该国市场。重重的技术壁垒严重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资质认证成为限制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瓶颈,由此可见技术认证壁垒确实成为阻碍我国汽车产业贸易发展的严重屏障。
2.技术、油耗、排放标准壁垒森严
在欧洲汽车市场,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至少达到CEN标志认证、CE安全认证标志或者ISO9000认证之一。欧盟最近出台的法令要求上路行驶的车辆必须装有“车载检验系统”,在排放超标时提醒驾驶者及时维修。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出口到欧盟的难度非常之大。
3.出口运输问题
我国汽车出口量的不断增加,运输方式也随之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大批量出口的因素之一。从运费方面分析,一般整车出口的关税征收按照到岸价来计算,到岸价由成本加保险和运费构成,保险的费用大约为20美金,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整车进口关税都高达40%-50%,把这部分累加上去以后,每辆车的运费便高达1950-2250美元。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主要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成本的增加使其在价格上不能对日韩在中东和北非的市场形成冲击。
去向分散、航线偏僻也是中国汽车出口受限的一大原因。日韩对滚装海运市场的垄断给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造成了被动的局面,使得中国汽车的出口运输问题已成为我国汽车对外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4.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影响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