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美德。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国家教育部倡导以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德育也是人完整道德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当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幼儿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在此情况下,我园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主线与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我园充分利用传统节日蕴含的感恩教育资源,开展“感恩童心”主题活动,将幼儿园感恩教育工作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与幼儿的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关键字】传统节日;幼儿;感恩教育
传统节日在幼儿感恩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感恩教育资源,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使幼儿感恩教育与传统节日有机结合,让幼儿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荡涤心灵,充实灵魂。
(一)利用环境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激发幼儿感恩之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环境的熏染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为此,我们将营造一个能烘托渲染传统节日的良好环境,通过环境把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感恩教育的内容熏陶幼儿,激发其感恩之情。
首先,根据传统节日适时制作节日版面的主题墙。向幼儿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如:端午节时,张贴各地人民庆端午、爱国诗人屈原的图片等,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各地人们过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同时,让幼儿结合自身的感受说说我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教师再引导幼儿认识过端午节的真正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对爱国人士——屈原的敬爱,教育幼儿爱国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一件事情。
在国庆节期间,邀请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各族娃娃手拉手”,“中国历程1949——2009”、“中国雄鸡图”等图片展,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到了祖国这六十年的发展变化,萌发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祖国的气氛和爱国热情。
再次,每班开辟一块“童心感恩”专栏。专栏里记录着每句爱的言语,刻画着每个感人的画面。专栏里的爱心留言:“妈妈祝你节日快乐!”、“爸爸你辛苦了,我爱你!”、“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爱我,我也爱你哦!”……每一句话都说出了孩子对家人、老师的爱与感激。专栏里张贴的照片:有六一幼儿积极参加爱心义卖的身影;有为汶川地震捐献自己爱心的感人举动;有帮助小弟弟、小妹妹系鞋带的亲切画面;有……每当有人凑前来欣赏时,幼儿都会自豪地向你介绍他们的善举。这些都持久的感染和激发着幼儿识恩、知恩、报恩,环境在此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开展融合传统节日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要想幼儿会感恩,首先就要让幼儿体会恩的来源,于是我们着手将传统节日进行挖掘和梳理,制定出了一系列传统节日感恩教育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了解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感受我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洗涤心灵,塑造感恩美德。
如三八妇女节,组织幼儿开展调查活动,让幼儿知道妈妈所从事的工作。然后在课堂上,让幼儿相互介绍“我的妈妈”。有的幼儿说:“我的妈妈是医生,有时半夜还要起床去给病人看病,觉也没的睡很辛苦。”有的说:“我的妈妈是一位教师,经常晚上还要管学生晚自修,回家我都睡着了。”有的说……,经过调查孩子体会到了妈妈工作的辛苦,知道是妈妈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要爱自己的妈妈。
清明节,讲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刘胡兰,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董存瑞,为了胜利,舍身将碉堡炸毁;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愿被烈火烧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这一个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幼儿的心,他们对这些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壮举啧啧称赞,由衷佩服。也懂得了,如今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国庆节,我们请幼儿收集外出旅游的照片,布置成“我去过的地方”旅游展,让幼儿介绍自己所玩过的名胜古迹,从中幼儿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知道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人们辛勤付出创造的,为自己身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
在一堂堂生动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传统节日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更知道如今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心怀感恩。感谢父母的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了富裕的生活,感谢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创造了安宁祥和的生活;感谢他人为我们提供的美好生活。
(三)组织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引领幼儿知恩报恩行动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而应该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领悟传统节日中的真正意义。这样的教育才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育也才会被幼儿真正接受。于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特点,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设计了一系列生动、生活化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恩”,并回报“恩”。
通过这些贯穿于传统节日活动中的感恩活动,逐步引导幼儿学会感恩长辈,孝爱父母,进而学会乐于施恩助人,乐于奉献爱心和同情心。在四川地震中,我们发动幼儿向灾区捐款,幼儿都积极响应,徐翊琳小朋友把自己辛苦储存了整整一年多的零用钱,一分不留地投进了捐款箱,让在场的所有老师、家长和孩子感动。在六一儿童节开展的“感恩童心奉献爱心亲子义卖捐助”活动中,幼儿们纷纷捐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有些玩具和图书都是崭新的,幼儿自己一次都没有玩过、看过。活动受到家长们的热烈好评,他们也积极地参与义卖,最后幼儿把义卖所得款项赠送给了困难儿童。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关心帮助他人所带来的莫大快乐。幼儿通过参与奉献他人、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从单向接受爱,到学着体会爱,学会初步表达爱,萌发从关心亲人到关心他人的意识,他们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动在逐步的提升。
(四)布置亲情作业,让幼儿学会向亲人报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
根据以上想法,我们开展了“我为父母做件事”活动,要求每个幼儿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做事的辛劳,反思大人的含辛茹苦,从而培养幼儿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进而懂得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为了激励孩子的这种表现,活动每个星期反馈一次。通过家长的记录与评价,我们评选“小孝星”,及时表扬鼓励在家中表现好的幼儿,以及涌现出来的一些典型事例,树立幼儿中的感恩明星。以刺激幼儿积极寻找机会为父母、他人做一些好事。虽然他们仅为得到奖励、称号而做好事,但渐渐地从老师欣赏的眼神、家长由衷的赞叹、同伴羡慕的言语中,幼儿开始体会到了成功、快乐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去表现,争取更大的成功,幼儿的感恩行为由从外在动力的驱使,逐渐转变成内心主动自愿的行为。
结论
感恩教育犹如春风化雨,使幼儿如春苗般茁壮成长。在家长心里,“孩子更懂事了”;在老师眼中,“孩子更好教了”……感恩教育的持续开展,让幼儿常怀感恩之心,常修感恩之德,学会了用爱心去看世界。他们爱自己,爱父母,爱亲人,爱学校,爱自然,爱祖国,用爱心和责任传承着中华美德!
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些教师的感恩教育意识还不够强,仅仅在主题活动开展时才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问题。不知道感恩教育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还没有积极发挥家庭主阵地的作用,使得家长的感恩意识不强,只是一般的配合,有些根本就没有做好配合工作,布置的“感恩作业”也不会提醒孩子去完成,所以感恩教育没有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有些幼儿的感恩行为肤浅,只停留在说“谢谢”上,有些幼儿的感恩行为只是为获得老师、家长的奖励、表扬而去做,没有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自愿行为。
感恩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个主题活动能够完成的,需要家园共同努力,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发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15-6-17.
[2]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美]威廉·弗兰克纳,黄伟合等译.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5]于钦波,刘民.外国德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6]张桂全.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当代教育论坛,2014,1
[7]周朝飞.感恩意识培育略论.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