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我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留意孩子的言行,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直接地感知每个孩子的表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把握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关键词]午睡 进餐 自控力 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我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时刻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方针,根据本班幼儿特点,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对幼儿观察越仔细,了解越细致,分析越深入,教育方法也就越得当,幼儿也就越信任你,喜欢你,并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和引导,教育越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我们和孩子时时刻刻亲密接触着。通过与孩子的游戏、嬉戏、说笑等过程,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留意孩子的言行,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直接地感知每个孩子的表现,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把握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同时又及时听取孩子的意见,对全班幼儿进行一个比较,清楚地知道孩子的知识、能力、个性,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必要时做好记录,这样,教育起来也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一、午睡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以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是不科学的,而应该加强幼儿自律性的培养。小A是班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孩子,每次午睡,同伴们都一一入睡了,而她总是辗转难以入睡。嘴里时不时还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对她进行提醒一点不起作用,怎么办呢?后来通过一段时间对她的观察,我们发现,每次我们请幼儿帮助老师做些小事情,她总是很期待希望教师能请她。于是,我们就抓住小A的这一个小小的特点,对她说:“这个星期老师破例一回,要是你能和大家一样,迅速入睡,不影响别人睡觉,那么,起床后老师就请你一起整理床铺,好吗?” 果然,小A很高兴,表示同意,每次一上床她就能主动闭上眼睛,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看到午睡起床后,她和我一起整理床铺的得意劲,我笑了。一段时间后,她已经和同伴一样养成安静入睡的好习惯了。所以,我觉得单纯的说教不如“投其所好”,只要我们抓住每个孩子的喜好和愿望,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一定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二、进餐习惯
科学的进餐对于幼儿的健康和发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的进餐规则要明确具体,充分考虑他们的特点,并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原因,才能让他们乐意接受。
小B是班里进餐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喜欢边吃饭边讲话,有时还总是和同伴嬉戏、吵闹。他的奶奶也向我们反映:他在家不能好好吃饭,还要大人跟在后面喂。对于小B,我没有急于对他进行说教,更没有指责他。我先和小朋友一起来谈论“舌头”,从人的舌头说到动物的舌头,生成了“有趣的舌头”这一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在共同谈论中孩子们了解:青蛙、企鹅、啄木鸟等许多动物的舌头是捕获猎物的工具,青蛙的舌头和人的舌头相反方向长的,这样就容易捉害虫吃;企鹅的舌头上长满了肉刺,可以很容易地捉到小鱼和小虾吃;啄木鸟的舌头又细有长,能把小虫子从树洞里钩出来吃。在轻松的氛围中,小B情绪很高涨,乐意听我讲。在谈到人的舌头不仅能咀嚼还能说话时,小B和大家讨论得更加激烈了。于是,我就又开始和大家谈起进餐的一些科学小常识。除了提醒幼儿饭前要将手洗干净,还和孩子们讨论吃饭是否该细嚼慢咽的问题。通过一起讨论,小B明白了细嚼慢咽的道理: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在口中磨碎,减轻胃的负担,又可反射性地引起胃酸分泌,有助于消化,增强牙齿及牙周组织的抵抗力。另外他还知道了吃饭时不可以看书、看电视,不然会影响胃肠的工作效率,还会吃得太慢,吃了冷饭、冷菜也会使肠胃感到不舒服。饭后,还不可以马上睡觉或做剧烈运动,也不可以马上吃水果。
进餐时,小B喜欢和坐在一桌上的孩子讲话,于是,我和大家一起约定:只要以不大声喧哗为前提,可以边吃边轻声地说说话。同时,我加强对幼儿进餐时的巡视,鼓励孩子相互间提醒和督促。我想,只要孩子吃的开心,多一次交流表达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后来,小B的奶奶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吃饭有进步了,还能提醒大人吃饭不能看电视,现在变得很懂事!
三、自控力
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最初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当成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时,总是爱乱发脾气。班里的小C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妈妈告诉我:早上,大人既要送孩子上学,还要赶着去上班,小C却总爱懒在床上,要哄着骗着才起床。我们和小C的妈妈进行了交流,统一认识,建议她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决不能姑息、迁就她。我们告诉小C的妈妈,孩子好模仿,成人给孩子树立榜样,坚持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对孩子会有直接而持久的影响作用。另外我们还建议小C的妈妈在小C起床前十分钟,播放小C最喜欢的音乐,或者播放小C自己的唱歌录音,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和她讲道理,或者偶尔可以采用与孩子进行穿衣服比赛的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忘掉了冷而迅速起床了。
有些幼儿缺乏自控能力,经常把活动区材料和玩具乱丢乱放,甚至还出现破坏性行为。我们班的小D经常搞“破坏”,时不时有小朋友来“告状”,许多小朋友也都不愿意和他玩,看得出,小D还是很希望和同伴一起玩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有意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他的进步,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大家对他有个客观的认识,鼓励大家与小D一起做游戏,也鼓励小D走到孩子们中间去。我们还制作了一些头饰,如:“葫芦娃”、“一休”、“奥特曼”、“小悟空”等,鼓励孩子们主动负责把区角物品摆放整齐,争当他们既熟悉又喜欢的称号。慢慢地,小D和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加深了,喜欢和小D玩的小朋友多了,也没有小朋友再来“告状”了,小D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增进了友谊,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自控力和任务意识得到了提高,增强了自信心,从而发展了良好的自我意识。看到小D有了可喜的进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四、自信心
胆小的孩子往往很懂事,但他们又怕自己说得不好,做得不好,因此,他们对什么都不够自信和主动,也因此会失去许多语言表达的机会。《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对于胆小的孩子,我们应在教育活动、游戏及生活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多给他一些表扬,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在课上可以多给这些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把容易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课后多和他们游戏,“马兰花”、“贴人”、“老鹰捉小鸡”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我们可以主动寻找机会与他交流,多关心他,询问他。体态语言是一种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姿势等传达情感和态度的无声语言。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如:微笑、点头、拍手、翘起大拇指等,也能准确而细致地表达出对孩子的鼓励、满意、称赞等。另外,教师与教师之间还要统一要求,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表扬、赞许,让他们主动学习,大胆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学会自信。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就能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与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要看到孩子本身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孩子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充满自信,嬉戏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