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巴巴社会责任经济方面的体现
在纳税这一部分,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纳税达到了366亿元,这意味着每天阿里巴巴集团纳税就超过1亿元,相比2016年238亿增长了超过50%,相比2015年增长了一倍。除了阿里自己的纳税之外,因为阿里平台消费而带动的上游收税也预计超过2900亿元人民币,这2900亿元中,有一部分是淘宝和天猫促进上游制造业的增长,这部分为2600亿元,而另外300亿元则为物流、包裹拉动的下游快递业增长。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测算,阿里巴巴直接间接创造了330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这些就业岗位中,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对贫困县市的扶持,根据阿里给出的数据,现在全国范围内淘宝村已经有2118个,400个在省级贫困县,33个出现在国家级贫困县。接下来看看阿里的工艺做得怎么样,去年12月1日,阿里成立了脱贫基金,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元用于脱贫目标,2017年全年有178万上架、3.5亿买家参与相关计划,筹集善款2.46亿元,帮助297万弱势群体。并且阿里还要求每名阿里员工每年完成3小时公益服务,截止现在已经申报公益时间10万小时,除此外阿里还承诺将每年收入的0.3%用于公益。在网络经济的洪流里不仅仅直接及间接的让更多人富裕起来,让农村脱贫,让共享经济的概念也可以深入闭塞的农村,同时往年因为信息不流通而导致的大量农副产品滞销现象得到了解决,而这些放在十几年前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同时延伸出来的网红经济,让更多人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下成就自己,给了更多有能力却文凭不高的年轻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业可能性。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改变,思想上更是让人们来了一场“冲击波”,如何让自己拥有互联网思维,如何让自己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又如何让自己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成为受益者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思考的几个问题,平台的建立让更多的被动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变相的让经济更为多元化及活跃,诞生了无数的经营者,带动了税收的增加,而税收的增加能够更好的完善城市软件、硬件的完善,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2、阿里巴巴社会责任感慈善方面体现
除了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以外,阿里巴巴借由自己的平台功能性及凝聚力,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到了公益中,将社会责任和商业模式融为一体的理念,形成自有特色的公益模式,通过商业可行的公益项目,解决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在2018年9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7-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可以看出这过去的一年里,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人通过“公益宝贝”留下了爱的印迹;2980位走失儿童通过“团圆”系统找到了回家的路;5552万棵梭梭树、沙柳、胡杨扎根荒漠,让戈壁滩生机盎然……让公益成为每一个人的日常,让以前的观望到现在的全民参与者,阿里巴巴平台正用着自己的平台和技术为公益赋能,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公益,真正让公益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益模式,公益元素深深地扎根于生态系统的各业务产品中,“公益宝贝”、“团圆系统”、“蚂蚁森林”等公益产品不断升级、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责任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而开创的移动支付更是为互联网时代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让线上支付变的更为方便,不仅让商人们嗅到了新模式商机,也让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出门不再需要带钱包,汇款、水电煤气费、挂号、缴纳罚款也不再需要东奔西跑,一只手机便可搞定,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支付思维,也同时让近几年的经济得到了大跨越的发展。通过商业的模式,公益的心态创造出了浇水、喂鸡等参与型的模式给予了大众参与公益的乐趣和机会,让绿化和公益变的轻松,受益者将是我们的子子孙孙,对于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公益的成功也为阿里巴巴提供了极好的口碑,增加了用户的粘性,让日常活跃用户不断增加,让许多人早起的声音不是闹钟,而是蚂蚁森林摘收能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个无法脱离人们生活的平台,让平台以及品牌价值得到了不断提升,而公益所需要的能量需要靠用户平时的消费及使用率换取,活跃了经济,也增加平台使用率,同时公益也让当地的民众、捐助对象得到帮助,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成为一个多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第三层次:阿里巴巴社会责任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阿里巴巴为例(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