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完善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
安全性一直是电子货币使用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总体形势来看,为保证Internet下信用卡支付的安全性,VISA、Mastercard、Microsoft、Netscape和GTE等专门签订了Internet信用卡支付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以期建立更加安全的Internet信用卡支付系统。 目前正在运行的无条件匿名电子支付系统和可记录的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能在相当程度上保证电子货币支付的安全。但是由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目前人们对银行电子货币安全性的担忧并未减轻,任何经营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业务的机构都希望他们的帐户管理和风险管理系统能受到严格的控制,能够防止虚假电子货币在系统上进行交易。但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条信息途径的使用,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计算机黑客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入电子银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防范越来越重要。对于电子货币业务,如果安全系统被破坏,则可能导致欺骗业务发生。而对于其他形式的电子银行业务,未经授权的闯入既可为银行带来直接损失,也可以产生其他问题。例如电脑黑客通过网络闯入电子银行业务系统,寻找使用客户的机密材料,使客户利益受损。而缺乏对系统的严密控制,外部的第三者闯入系统设置病毒,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损失。电子银行及电子货币既可能遭受外来者入侵,更容易受到内部职员的破坏。某些心术不正的职员可通过在暗中获得的数据进入客户的帐户窃取资金,而另外一些职员不经意的错误也可能对银行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产生危害。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继续努力,建立真正完善和安全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促进电子货币业务的发展。
5.商业银行应主动上报请求中央银行制定新的电子货币政策,以更好的应对电子货币的挑战,防控在新形势下发生的金融风险,规范电子货币的准入条件。
电子货币创新可视为推动全球金融系统向更有经济效率的目标发展的动力,放松管制、技术发展和电子货币创新正在改变着银行业。电子货币创新能够通过增加风险分担的机会、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非对称信息和代理成本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率。与从前相比,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银行提供的服务方式、金融产品甚至自身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来自其它金融机构的竞争使得传统银行业务的利润和规模渐降,银行业快速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张已成趋势。当前中国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需要货币政策与之相适应。首先,电子货币创新会影响金融系统效率,从而对整个经济体系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并增加市场深度和流动性,也使得市场价格更具有竞争力,从而能促进经济发展。其次,一些电子货币创新会改变经济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响应方式,也会影响央行进行决策所依靠的指标信息内容,而这些指标是央行决策的基础。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能充分应对电子货币创新挑战。这需要对不同货币和非货币指标进行分析,构成“完全信息”框架,能够从不同的来源获得信息,并用不同方法比较核实。采取兼容并蓄和分散化的方法,进行广泛的数据分析,比较全面地分析电子货币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著作)金光华、田昊箭、王蓓、刑林明:《电子货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5页。
[2](著作)唐应茂:《电子货币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9-83页。
[3](著作)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67页。
[4](著作)陈进:《电子商务金融与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46页。
[5](著作)姚立新:《电子商务下的金融创新与运作》,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9页。
[6](范文)陈颖:《电子货币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的思考》,《广东经济》2006年第7期,第72页。
[7](范文)孔立平:《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商场现代化》2004年第13期,第56-58页。
[8](范文)陈湛匀、李文斌:《我国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发展研究》,《新金融》2000年第8期,第34-39页。
[9](范文)黄诚:《电子货币对纸币的取代与网络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职能的转变》,《中国金融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第61页。
[10](范文)王鲁滨:《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研究》,《金融研究》1999年第10期,第35页。
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