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调查对象:大班
4.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结果
在山诚幼儿园工作期间,我观察了我所在班级就餐时的饮食习惯,对于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不良饮食习惯做出如下统计:
(1)挑食、偏食 14人
(2)吃饭时讲话 10人
(3)进餐时间超过30分钟 2人
(4)汤食 3人
(5)饭前忘洗手、饭后不擦嘴 3人
(6)饭菜洒在桌上 8人
(7)吃饭情绪低落 3人
2.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比较严重。从国调查,我发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有如下几个原因:
(1)食物本身
食物味道浓淡以及韧性大小是导致幼儿偏食的主要原因。某些食物拥有特殊味道,这会导致孩子排斥这类食物。另外,由于幼儿成长发育还没有完成,有些韧的食物可能咬不动,这也导致他们排斥这类食物。比如纤维高的白菜、菠菜、芹菜或是红烧牛肉,幼儿咀嚼时非常费力,导致幼儿排斥这一类的食物。
(2)幼儿自身
有的孩子爱吃零食,每天回家后都会吃很多饼干、薯片、巧克力之类的食品。等到吃晚饭时,孩子已经吃饱了。面对一桌饭菜,他们只挑些喜欢的菜,久而久之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此外,有些食物本身并不难吃,但孩子由于心理作用而拒绝、排斥它们。比如动物内脏等,许多孩子出于联想,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根本不愿尝试。
(3)家长行为
儿童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饮食习惯、饮食行为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是模仿家庭中成年人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如果家中成年人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孩子自然很容易形成同样不良的习惯。有时候家长不经意中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食物,仅仅是这种说法就可以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造成影响,使孩子对大人所说的这种食物产生不喜欢的想法。而且,由于家长挑食的原因,家长们很可能在日常饮食中就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饭菜给孩子吃,久而久之,使得孩子们对某些食物疏远,造成厌恶情绪。
四、挑食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一)营养不均衡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只有充足而均衡的营养才能确保他能健康地生长发育。一旦出现偏食的习惯,就会导致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出现营养不均衡的状况。
(二)体重不达标
偏食宝宝容易出现营养素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是宝宝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一旦摄入不足,体重就会不增或下降,对身高也会造成影响。
(三)影响智力发育
有研究指出,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宝宝高14分。还有,偏食宝宝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四)抵抗力下降
由于饮食不均衡,偏食宝宝能不能很好地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因而更容易患病,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五)出现极端性格
有研究指出,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宝宝与营养良好的宝宝相比,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五、家长改善幼儿偏食挑食行为的对策
(一)家长以身作则,建立健康饮食基础
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对食物的喜好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要做到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过分吃零食。另外,要给宝宝营造一个愉快的进餐气氛,用餐时避免玩耍、看电视等不良习惯。
(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改善幼儿偏食行为
1.榜样示范法
家长以身作则,不偏食、不挑食,要带着孩子吃,吃饭时总要对每种食物表现出很香、很满意的神色。同时,幼儿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2.亲身体验法
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家长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洗菜、拿佐料。在制作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面对自己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大开胃口。
3.气氛营造法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老师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影响其食欲。要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
小结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只有幼儿和家长共同努力,不仅坚持不懈,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育方法,还要坚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真正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2012年9月)
[2]《幼儿园教师基本工作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
[3]《幼儿就餐习惯的培养》(王红)
[4]《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5]《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幼儿挑食情况以及家庭采取对策情况的调查研究 (3)(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