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摘要....................................................2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基本情况.......................2
1.1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数逐年增长....................2
1.2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现状...........................2
2.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亏损情况........................3
2.1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于自信.......................3
2.2 中国证券市“场羊群行为”.............................3
2.3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缺乏耐心.......................4
2.4中国证券市场“噪音交易”..............................4
2.5 中国证券市场“处置效应”.............................5
3. 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5
3.1 上证综指估值A股真实收益率...........................5
3.2 大资产横向比较.......................................5
3.3 机构投资者跑赢上证综指...............................6
4.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几点建议........................7
4.1 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周期性...............................7
4.2 中国证券市场要做情绪管控.............................8
4.3 中国证券市场要做投资计划.............................8
5.结论...................................................8
内 容 摘 要
“什么要投资证券市场?”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回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投资理财?”所谓的生活,不就是找个好工作、努力赚钱、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然后王子与公主就能一生幸福快乐吗?理财劳心又劳神,何必理财?——因为,只有学会聪明理财,才能帮助我们创造美好生活。 很多不想为理财伤脑筋的人总以为:把钱放定存就好了,每年有固定利息,又不用为理财忙东忙西,何乐而不为?其实这种观念真是大错特错。因为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会使得金钱的「实质购买力」下降。当每年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定存利率时,就代表金钱的价值缩水了。或许你会怀疑:这种现象真的常发生吗?没错,发生的机率可是很高的。尤其2001年,全球吹起降息风,利率越来越低,但物价却节节升高。所以,可千万不要再以为钱放银行就没事了!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您的财富一天天缩水,一段时间以后您或许已经由富人变为穷人了!理财除消极的对抗通膨之外,还可积极地帮薪水族创造财富。投资就是懂得如何以钱赚钱,这样累积财富的速度会远比靠着每月微薄薪水,节省度日来的有效。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基本情况
1.1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数逐年上升
根据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1.35亿。具体来看,自然人投资者超过1.35亿,其中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超过1.34亿,已开立B股账户投资者达到238.97万。与此同时,非自然人投资者达到36.47万,其中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34.22万,已开立B股账户投资者2.29万。
相比2015年的个人投资者数的9882.15万户,2016年年底个人投资者数的1.145亿,2017年有明显的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证券市场本身行情的回暖,同时也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在通货膨胀、商业银行利率下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下,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投资方式与投资品种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1.2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现状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高徒、招商迪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范棣表示,中国股市20多年,绝大多数股民平均投资回报为负。根据一组数据显示,到2011年,两市总共为企业融资近50000亿元,政府印花税收入约为6000亿元,券商佣金至少4000亿元以上,开户数达1.39亿户,实际开户数约为6000万人。截至2010年底,两市上市公司累计分红约5000亿元,加上基金分红约3000亿元估算,合计约8000亿元。也就是说,中国股市在过去21年里,从投资者身上拿到的现金将近60000亿元人民币,而股市回报给投资者的是8000亿元人民币。股市投资者投入资金后,在市场买卖的结果是,集体亏损52000亿元,以6000万个户头来算,户均亏损为86600元。总体上,90%的股民和投资者并没有通过投资股市得到任何回报。也就是说,股海淹死的总是股民。
2.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亏损原因
2.1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于自信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分自信心理。过分自信是行为金融学中研究最多的认知偏差,市场上的很多意向都是由于投资者的过分自信造成的,最典型的投资者行为是过度交易。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投机行为,推高成交量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从而使投资者的收益减少。中国股市的换手率较高,从交易统计来看。中国股市的个人投资者换手率自股改以来维持在400%以上。这意味着上市流通的每一张股票平均每年要转收4-5次以上。即停留在每股持股人手中的平均时间不超过两个半月,整个市场的交易情况极为活跃,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分自信的心理。
2.2 中国证券市场“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行为收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时进出证券市场。由于“羊群效应”,从而整个市场上投资策略会趋于一致,这种现象在极度的牛市或熊市表现得最为明显,即大家都在追涨或者杀跌。
在股票市场中,同时有两只股票上市,潜在的投资者都要从中做选择。这些投资者可能会对两家公司的报告进行研究,然后决定买一只股票。第一位投资者在选择时可能会考虑这家公司的所在地或者行业,总之他有他选择的依据。尽管他也许不可靠!但下一位投资者在购买时,就不是随机购买了,他会观察到第一位投资者的行为,并作出同样的选择。那么第三位投资者在看到前面的购买后,可能会不假思索的买入同一只股票,因为他知道这是前面两位投资者做出的选择。
最终的结果可能令人大吃一惊:所有的投资者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仅仅是因为第一位投资者随机的选择。这并非没有可能。股票市场中有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如果他们彼此独立的话,那么任何错误想法所造成的后果都能相互抵消,也不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如果这些想法是非理性的或者并不是那么机械,而且想法有相似的话,那么这就足以成为股市兴衰的原因了。
中国证券市场中“一夜暴富”的赌徒是心态充斥着整个市场,人们为了获取暴利,敢于超越度与道的约束。甚至不择手段!而证券市场上的“群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具有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票价格变化和市场整体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用心地庄家所利用,反过来增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
根据一项市场调查来看,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已股评推荐、亲友引荐等小到消息为依据的达到51%的比重。一些机构根据资本市场定价模型,建立了用于验证“羊群效应”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率和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存在已经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
2.3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缺乏耐心
在投资舞台上真正的主角不是操作者自己,而是情绪;如果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投资者将无法获利,更糟糕的是,如果投资者无法理解投资行为对创造幸福的意义,那么还将赔上心情和幸福。例如,在市场走低应该进入投资时,恐惧阻止了你的行为;等到市场节节攀升、应该出手获利的时候,贪婪又影响做正确的决定。无法控制情绪往往最终导致投资效益不会太好。更加可惜的是,在现在的牛市进程中,很多人的投资收益不错,但是依然无法感觉到赚钱的快乐,因为他总是觉得他人的投资收益要远远高于自己。 于是,便会有很多人跟随市场主流声音做出投资行为。这种从众心理首先是因为对自己投资决定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真正的大师是不会从众的,而百姓因为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于是觉得如果人家这样操作而自己没有的话,将会错失良机。其次,从众操作会让投资者心理上觉得不孤独,反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股价就是众人炒起来,投资者便认为既然大家都看好,一起炒作,股价势必不会下跌。 因为有很多外界的信息和声音干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应有的耐心。这主要跟心理的期望有关。投资者会参照以前成功者的经验,如某某人曾经投资这支股票实现翻番。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期待。于是,他发现在自己已经投资的股票温温吞吞的时候,其他股票正在大涨,害怕错失良机的心理再次出现。这种频繁进去的投资需要很好的机会成本。就好比,买了一张去目的地的火车票,发现这班车开得十分缓慢,决定跳下火车换乘另外一班,几次三番下来,殊不知,原来最初的那班火车早已到达终点。
2.4 中国证券市场“噪音交易”
“ 噪音交易”是指不根据基本面分析,买卖股票的投资者。它使价格失衡的情况可能持续很久。在噪音交易者和短期性投资者存在的市场中,交易者拥有自己的信息。在他拥有的信息集合中,利用其中某一信息的投资者越多,他就越可能利用该信息获利。这些信息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也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可能使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利于信息收集与资源配置。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种噪音交易者太多,1990年纽约交易所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换手率在20%-50%之间。而1998年-2000年及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平均换手率分别是400%,噪音交易太多导致股票市场系统风险所占比例太高,同时总风险太大。平均而言沪深股市系统风险占总风险比例为百分之39%,这一数值显著高于美国,英国,香港等成熟证券市场。
2.5 中国证券市场“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盈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亏损厌恶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亏损的股票,轻易不愿卖出盈利的股票等现象。处置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回避实现亏损的倾向,在很多情况下,处置效应主要是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非理性过高的估值某些股票或者过低的价格贱卖某些业绩优良的股票,使得投资者亏多赢少。
在中国过度投资的证券市场中,处置效应的研究反映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这削弱了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从而产生一种完全投机的心理。
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上正综指估值A股真实收益率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开业,当时A股仅有8只股票,经过25年的发展迄今A股已有2923家上市公司,期间上证综指涨幅高达29.0倍,年化涨幅为14.0%,同期A股(流通市值加权)涨幅为74倍,年化涨幅18.2%。
而之所以上证综指低估A股真实投资收益率,这是因为:其一,中小市值公司凭壳价值和并购重组优势更易获高涨幅,但上证综指成分股多为大市值蓝筹,以当前成分股为例,其总市值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58和89亿元,而当前A股分别为177和82亿元;其二,上证综指在指数编制时未考虑到分红收入,以15年末的1119只成分股为例,其中761只个股年内实施分红,年均分红率为43.2%。
为进一步衡量A股真实收益率,在此以两种口径计算自上交所开市至今的A股收益率。口径一:每年年初买入等额所有A股,A股等额投资涨幅为576倍,年化涨幅为28.0%;口径二:每年年初买入等量所有A股,A股等量投资涨幅为256倍,年化涨幅为24.0%。考虑最糟糕的情况,在四个历史高点(2001年的2245点、2007年6124点、2009年3478点、2015年5178点),买入等额所有A股,持有至今收益率分别为168%、105%、128%、-22%,买入等量所有A股,持有至今收益率分别为176%、58%、98%、-35%,虽然短期A股较大跌幅将侵蚀投资收益率,但从更长期A股投资收益率相当丰厚。此外,A股等额和等量投资收益率已超巴菲特21%的历史年化收益率,但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决定A股的波动性更大,从上交所开市至今上证综指月度涨跌幅的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均值)为8.0,同期标普500和道指分别为5.9和5.7,投资A股需要更多耐心才能获丰厚投资回报。
3.2 大资产横向比较
上证综指年化收益率跑赢全国房价和10年期国债。1998年中国开始实行住房体制改革,2000年房地产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按照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可推算从00年至15年全国商品房房价年化涨幅为5.1%,由于一线城市房产更具投资属性,以上海为例,同期房价年化涨幅达12.0%。对债市而言,以银行间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考察对象,从00年至15年年化到期收益率为3.5%,同期上证综指年化涨幅为6.1%,A股(流通市值加权)年化涨幅为10.8%,等额投资年化涨幅为24.9%,等量投资年化涨幅为22.0%。上证综指和A股(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涨幅跑赢全国房价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但跑输一线城市房价,A股等额和等量投资年化涨幅跑赢一线城市房价,从大类资产角度看A股有显著的高收益率。
上证综指收益率波动性比债市和房市大。虽房市和债市的年化涨幅不及A股,但前者收益率更稳定,且其高杠杆交易也缩小投资收益率差距,房市和债市对投资者而言也具吸引力。从收益率稳定性看,房市和债市更有保障,在00年至15年期间全国房价仅在08微跌1.7%,上海房价仅在2008年(-2.0%)和2012年(-3.7%)微跌,债市保持绝对正收益率,而在过去16年上证综指有8年下跌,其中2008年跌幅最大,曾达-65.4%。从杠杆交易看,投资者购房时一般首付三成房款,不考虑贷款费用等,从2000年至2015年全国房价的年化涨幅放大至17%,同期上海房价年化涨幅放大至40%。随着债券利率持续走低,投资者一般通过分级和质押回购等实现加杠杆,目前多数机构杠杆率至少为一倍,从而放大债市投资收益率。相较而言,A股的杠杆率并不高,去年6月18日两融余额达到峰值2.27万亿元,占当时A股流通市值的4.3%,在场外配资清理后杠杆交易规模随之萎缩,A股杠杆率更低,相比而言债市和房市投资者更易凭高杠杆放大投资收益率。
3.3 机构投资者收益跑赢上证综指
目前参与A股的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公募、私募、保险、社保、券商、信托等,但由于私募基金和信托产品的信息未公开,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其他四类的权益投资收益率。 公募基金从2005年至2015年年化收益率约为16.8%,超同期上证综指表现。目前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较广,包括股票、债券、权证、现金等,基金资产配置更趋均衡,配置股票超90%的基金已不多见。为分析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收益率,我们以2005年以前上市且2015年末股票配置比例超60%的79只公募基金为样本,以基金份额为权重,以每年复权单位净值为基准计算收益率,推算得知从2005至2015年公募基金权益投资年化收益率约为16.8%,高于同期上证综指年化涨幅9.8%,略低于A股(流通市值加权)年化涨幅19.3%。这是因为A股存在为数不少的壳公司,一般在实现借壳上市前后壳公司涨幅惊人,但公募基金恐无法参与其中获益,从而收益率不及A股(流通市值加权)涨幅。另外,公募基金的收益率比A股稳定,在2005至2015年公募基金有8年获绝对正收益,而A股仅有6年获正收益。 社保基金从2008年至2015年年化收益率为6.6%,收益率更高更稳定。2016年中报显示社保基金所持重仓股规模为1679亿元,占当时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0.9%。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5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累计收益率为66.3%,年化收益率为6.6%,同期上证综指年化涨幅为-4.8%,A股(流通市值加权)年化涨幅为2.3%。总体上社保基金收益率更稳定,在过去8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率仅在08年微跌,其他年份均有绝对正收益,而同期A股有半数年份年度收益率下跌。 保险资管从2010年至2015年年化收益率约为7.1%,收益率更高更稳定。2016年中报显示,保险所持重仓股市值为10030亿元,占当时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4%。由于无法获取保险权益投资收益率,在此以上市保险公司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的收益率为参考基准(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未披露),权益投资收益包括买卖证券价差和权益投资资产分红收入,以两家公司当年权益投资规模为权重,计算得到2010年至2015年权益投资年化收益率约为7.1%,同期上证综指年化涨幅为1.3%,A股(流通市值加权)年化涨幅为6.2%。在过去6年中,保险资管权益投资收益率仅在12年微跌,其他年份均有绝对正收益,而同期A股在11年和13年均下跌,保险资管收益率更加稳定。 券商资管从2010年至2015年年化收益率约为17.3%,收益率高波动性大。2016年中报显示,券商所持重仓股总市值为491亿元,占当时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0.3%。为分析券商资管的权益投资收益率,我们以10年以前上市且15年末股票配置比例超60%的18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为样本,以基金份额为权重,以每年复权单位净值为基准计算收益率,推算得知从10年至15年券商资管权益投资累计收益率为161%,年化收益率约为17.3%,而同期上证综指年化涨幅为1.3%,A股(流通市值加权)年化涨幅为6.2%。相比以上三类投资者,券商资管收益率波动性更大,在过去6年中券商资管权益投资收益率在2012年和2013年均下跌,同期A股在2011年和2013年也下跌。
4.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几点建议
4.1 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周期性
宏观经济运行存在周期性已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证实。尽管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不完全依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但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理应存在周期性。
股市周期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股市周期通常包括两种类型:总量水平上的古典型周期和增长率上的增长型周期,古典型周期反映股市的熊牛市交替,而增长型周期反映股市收益率序列的扩张和收缩交替。两种周期对于股市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股市周期性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股市长期波动的趋势更替,不是指短期内股价指数的涨跌变化。股市每日有涨有跌,构成了股市周期性运动的基础,但不能代表股市周期。2.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股市整体趋于一致的运动,而不是指个别股票、板块的逆势运动。3.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基本大势的反转或逆转,而不是指股价指数短期的或局部的反弹和回调。4.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股市在运动中性质的变化,即由牛市转为熊市或由熊市转为牛市,而不是指股价指数单纯的数量变化。
尽管中国股市属新兴市场,历史比较短且市场变化比较剧烈,但市场存有多种周期性因素直接影响着股市的运行,这些因素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国家经济政策的周期性、政府工作的周期性、上市公司各项信息披露的周期性以及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周期性。这些周期性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必然使得中国股市的运行呈现出峰谷相继的周期性变动特征。
如果我们将一轮完整的上涨和下跌看做是一个周期的话,那么中国的股市就是一个周期与一个周期的循环,中国的股市也一直是这样走的,称作周期永恒!既然中国的股市存在明显的周期性,那么我们投资者如果按照周期按照规律投资,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4.2 中国证券市场要做情绪管控
盘中股票涨涨跌跌,盘中股票起起伏伏,有先涨起来的,有慢涨起来的。每当在看盘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去操作,总想去追涨杀跌,这样往往做反掉,把看好的股票卖掉了,追涨的股不涨,杀跌的股反而涨起来了,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明明看好的股票为什么还要卖掉,去买另外的呢?主力什么时候启动谁知道呢?为什么要放弃一些确定性的机会,去关注每天的起起伏伏呢?看好的股票很多,而总觉得自己的资金不够用,总想去投机赚一点快钱,到最后看到的是以前看好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好多都涨很多了。而每天的追涨杀跌反而还没有赚到钱。最终不过是给证券公司打工了,交易费倒交了不少。怎样才能克服人性的这种弱点呢?少看盘,多花时间选股,不轻易的买卖股票,买卖股票都要有合理的理由。千万不能追涨杀跌,宁愿错过,少做T+0。
长线投资才能享受时间的价值,看好的股票跌的多了就买一点,涨的多了就卖一点。
4.3 中国证券市场要做投资计划
投资者身在市场之中,往往会对自己持有的个股看得更高,甚至找出各种理由来论证。但不可否认证券市场没有100%,所以在真正实施规划资金之前做好投资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我们买入一只股票之后,无法预知买入之后是否会继续下跌,良好的仓位控制技巧,是投资者规避风险的有力武器。在股市中,投资者只有重视和提高自己的仓位控制技巧,才能在股市中有效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并且争取把握时机反败为胜。
5 结论
本文探讨基于中国股市过度投机下,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及策略。从理论上说,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否能为投资者带来超常规的投资收益仍然依赖于投资者能否将之灵活运用与投资实践,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将上述投资策略自己的操作经验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才能在立足于过度投机的中国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穷查理宝典》《中国式价值投资》《巴菲特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