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职能部门的调查,搜集一些旁证信息,可以适当弥补工作分析信息来源单一的不足。选择适当的工作分析方法。工作分析需要收集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各项信息,信息范围涉及岗位职责范围、人的活动、工作特征、任职要求、工作业绩、所采用的工具等,这对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讲,将是一个巨大的工作任务,合适有效的工作分析方法将有利于全面、准确、高效地获得信息。工作分析的每种方法都有适合的场合和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果方法选择不当,就不能实现工作分析最终的目标。因此,企业在进行工作分析时要据分析的目的、岗位的特点、企业的实际,灵活采用分析方法。如果工作分析用于招聘时,就应该选用关注任职者的特征的方法;如果工作分析用于薪酬体系的建立时,就应当选用定量的方法,以便对不同工作的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岗位活动以操作机械设备为主,则可使用现场观察法;如果岗位活动以脑力劳动为主,观察法则会失效,此时访谈法或问卷法则更为合适。对于事务性较强的基础岗位,如行政后勤类岗位、销售类岗位、生产保障类岗位等,可以采用工作日志法进行工作分析。在实际工作分析过程中,通常也会将这些方法结合使用。例如,在分析事务性工作和管理工作时,可能会采用问卷法,并辅之以访谈和有限的观察。在研究生产性工作时,可能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因此,只有根据具体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用的方法及其组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改善我国企人力资源业工作分析的建议
在企业工作分析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减少上述因素的阻碍,促进工作分析的有效开展,提高工作分析的质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周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
为了保证工作分析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出周密的计划。计划一般要考虑工作分析的目的、范围、流程、时间要求、方法、责任划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工作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针对一定的目的展开,因此工作分析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范围。一般来说,工作分析分为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信息处理验证阶段和结果运用修正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及要求,不仅要明确总体的时间要求。而且各阶段也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在工作分析中,流程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分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工作分析应考虑企业发展
由于现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快,很有可能造成刚刚写的工作说明书很快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工作分析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实施工作分析的过程中,把握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实现工作分析的经常化、战略化,以增强工作分析对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年度工作分析、适时工作分析与弹性职务说明书的方式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获得企业高层足够的支持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但它对企业的作用却很难在短期内显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些作用是更大程度上潜在地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加上企业的工作分析大多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专家进行合作的,而该部门并不具有实权,因此,工作分析时往往会有一定的阻力。所以,要做好工作分析就要获得企业高层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首先,企业高层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下决心夯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其次,企业高层应切实重视工作分析,给予组织方面的支持,工作分析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要牵扯对几乎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对整个过程的组织和协调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所以高层领导要运用战略的眼光,及时地提供相应的支持。再次,工作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企业高层有相应的投资,否则工作分析不可能正常、有效地开展。
(四)加强企业员工沟通和参与在工作分析
加强企业员工沟通和参与在工作分析的过程中,难免会引起员工的恐慌和抵触。所以,应该加强与企业员工的沟通,解释工作分析的目的,是在于了解岗位要求、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内容,而不是针对某个人,将有利于消除恐惧,保证工作分析的正常进行。而要想让员工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保证成功地实施工作分析,也要尽可能地与员工多沟通。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在进行正式的工作分析前最好能对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把工作分析对企业和员工的意义、工作分析的基本过程,以及在一些细节上应注意的问题向员工做详细的解释,并且员工参与到工作分析过程之中,有助于克服他们对工作分析的恐惧,促进工作分析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毅.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波.中国企业ERP实施分析及展望[J].工业企业管理,2006(9).
[3] 陈志祥.我国企业ERP系统实施问题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6(12).
[4]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